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宏大蓝图下,每一家企业都在重新审视自身的能耗命题。海信中央空调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核心理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在北京房山高端制造产业智能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厂房项目中,成功打造了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直流供电多联机系统,树立了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行业标杆,为高能耗产业的绿色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这座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承载着工业机器人、物联网集成和智能制造装备从设计、测试到量产的全链条使命。作为房山区“前店后厂”模式的示范工程,项目对空调系统提出了近乎苛刻的三大硬性要求:必须彻底摆脱传统空调的高能耗与高电费顽疾;必须解决光伏发电“看天吃饭”、负荷波动带来的运行不稳定难题;必须满足北京市新能源供热补贴政策,确保全年清洁能源驱动。面对这重重挑战,海信的工程师团队以创新技术破局,设计出了DC750V光伏直驱多联机+储能系统+DC375V双热源和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创新组合方案,保证项目冬季供热100%使用清洁电源。
这套系统的核心智慧在于让用户从单纯的“电力消费者”转变为“能源产消者”。在阳光充足时,光伏电力直接驱动多联机运行,富余电能则流入储能系统,形成能量缓冲池。当光照不足或负荷变化时,储能模块无缝衔接,与直流配电网络协同运行,将不稳定的光伏发电与动态的负荷需求进行柔性匹配,最大化利用每一度绿色电力,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彻底打破了光伏“看天吃饭”的困局。而直流双热源室内机设计巧妙,让夏季制冷与冬季采暖只需一键即可轻松切换,操作便捷性大幅提升。针对项目内大型食堂的高大空间温控需求,海信采用了直膨机组与风管式室内机(光伏多联机系统)的组合方案,既能快速响应升降温需求,又能有效保障人员与设备的健康环境。
更令人瞩目的是项目构建的“智慧大脑”。海信创新性地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BMS(楼宇管理系统)与AGV智能物流深度集成,打造了一个覆盖光伏发电实时状态、多联机组运行参数、末端风盘控制指令直至整栋建筑能耗数据的一站式可视化监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任何机组异常或能耗峰值都无所遁形,系统会实时预警,并由后台AI算法进行精准的故障诊断与能效优化策略推送。为了确保空调管路与复杂的建筑结构完美契合,技术团队展现了极强的专业韧性,他们连夜更新BIM模型,对管路走向进行了前后三次精细优化。从破土动工到完美收官,海信团队累计驻场服务近千小时。工程师们在无数个黑夜中调试设备,紧盯监控系统,实时比对各MPPT通道的电压、电流曲线,及时优化组串分配,确保这套规模空前的系统高质量落地运行。
北京房山高端制造项目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绿色账本与经济价值。根据设计,预计投运首年即可节省电费约21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高达1 960吨,整体投资回收期控制在3.5年以内。此外,通过MES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及AGV智能物流的深度集成,项目实现了研发、生产、物流、能源数据的实时同步与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区域产业链整体向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加速跃升。
海信光伏直驱多联机技术的成功应用,正在深刻重塑制造业的能源利用逻辑。在双碳战略引领中国制造业向绿色高效新阶段跃升的关键时期,海信中央空调通过这套成熟、可落地、可复制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众多面临转型压力的高能耗行业探索出一条融合可再生能源与数字化智能管理的绿色升级路径。
未来,海信将继续以绿色科技为核心引擎,聚焦低碳技术创新,深耕细分行业场景,赋能更多制造企业完成从“用能大户”向“节能先锋”的华丽转身,为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