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空气能热水器企业来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扮演了一个拔高者的角色。在每台600元的高额补贴的同时却提出了一个年推广一万台的最低入门标准,并且把能效标准作为补贴的重要准则。这是另一种方式告诉企业"不是不扶持空气能热水器但是也不是谁都给予扶持,要拿补贴,就先要达到国家要求的资质",如此一来,企业就应先练好内功,产业整体得到了实质性发展。
也许有人会认为,空气能热水器在没有能效标准的前提下就被纳入到节能惠民工程是侥幸过关,甚至有些企业认为所谓的能效标准可有可无,但实际并非如此,空气能热水器的能效标准酝酿已久。
空气能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节能补贴来之不易,行业应该把握这次机会。空气能热水器能效标准已经在制定中,如果没有能效标准,想得到国家的支持都很难。空气能获得政策的许可,因为确实是节能产品,接下来应该要做的就是行业规范,在行业规范这个伟大事业中,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旁观,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有人给空气能热水器节能补贴做了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先结婚后领证"。空气能热水器能够先拿到入围惠民工程的"入场券"是国家对行业、对产品的信任,而能效标准是空气能行业要拿出自己节能的证明来,才对得起国家和整个市场消费者的信任。婚结了,领证就更显得迫切。
能效标准、年推广一万台准入门槛无疑都是业内发展要迈的第一道门槛,也是争取国家节能补贴的的真正意义所在,不迈过门槛,行业又如何取得进展?补贴之后,企业如何凭借规范化的管理、节能的技术、完善的销售来自信地面对市场,面对广大消费者,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