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各种采访,各种言论铺天盖地而至。文学界炸开了锅,吹捧论、反对论,各种论调都有,好不热闹!作为中国籍的作家莫言,也是中国文学界第一次敲开了诺贝尔奖的大门,虽然华人高行健2000年也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其国籍却是法国,在国内知晓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从文学界再联想到暖通界,这个跨越的幅度有点大,因为诺贝尔不设暖通奖,幸好诺贝尔是数学专业,而不是暖通专业。中国的暖通界是否需要一个这样的“诺贝尔”?笔者以为,真的有必要设立这样一个含金量至高的奖项来推动行业的发展。
试观现在的暖通界,每年无论是全国还是区域性的各种评奖、各种荣誉鱼目混珠,泥沙俱下,令人难以分辨。奖不在多,亦在于其认可度、知名度,如有“诺贝尔”这样的奖项,各个品牌厂家还不都争得头破血流去拿么!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什么呢?开一次评奖大会,呼啦一下子颁出十几个大奖,重在参与,人人有份。依靠各种“国”字头奖项的金字招牌,依靠特殊的公关活动,依靠一些老专家的名声,搞得轰轰烈烈,表面上大家花点儿钱都拿奖了,开开心心,实际上却被背后的某些机构忽悠了一把,狠赚了一把。
当年诺贝尔临死的时候设立奖项,就是为了奖励当年度在某领域有重要发明或者是突出贡献的人。如今暖通界的各种奖项、各种荣誉大行其道,浩浩荡荡地充斥着行业人士的眼球,含金量固然不敢恭维,一旦有利益的牵扯就已经开始动机不纯了。如果设立暖通界的“诺贝尔”奖,评选机构很关键,谁来操作亦很关键,奖项在于少而精,在于有震撼力,在于掷地有声。正如同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作品有一种普世的价值,能够使人信服、感动,那么暖通界的“诺贝尔”奖亦是如此。
暖通行业发展这么多年以来,经历了种种大浪淘沙,空调厂家前浪后浪,一波退去,一波又来。行业内始终缺乏着一种能够攒动行业凝聚力、向心力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诺贝尔”奖或者是在研发科技,或者是在营销战术,或者是在综合服务,更或者是在社会贡献等诸多方面,当然这只是一种试思考。但笔者以为,暖通界的“诺贝尔”奖正是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的一部分,当然,另一部分,需要空调品牌厂家自身去完成。
暖通界的奖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正如一棵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产品的质量、技术、服务才是“根”,奖项、荣誉都只是漂亮的“花朵”或者“叶子”,即使秋冬到了,花叶凋落,根部依然是顽强活跃的。企业只有打好硬实力基础,软实力自然而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