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一度的烟台暖通年会已经悄然落幕,同行的行业资深人士(参加过多届暖通年会)说此届年会有种萧瑟寒冬之意。在隐约之中确实能感受到这种气息,似乎是冬天要来了。3季度已然过去,201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能否为各大空调厂家带来更多的销售业绩?内部的数据不得而知。但从一些品牌的3季度销售会议以及分公司、办事处获悉,形势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乐观。
暖通年会一度也被人称为行业的“晴雨表”,并不同于制冷展的浩大规模,它充其量只是学术交流的盛会。内行的人从中看出一些端倪、门道,外行的人也就是凑凑热闹,听听报告。为期3天的年会,笔者也曾瞥见一些空调厂家老总在会场逡巡徘徊,厂家的市场部人士在会场内外寻找创新点,媒体同行在展台与报告厅之间四处游荡,还有一些经销商专从外地赶来参观取经,而更多的人则是设计院的设计师以及大学里的学生们,熙熙攘攘。开幕第1天,有展位的企业展台人流络绎不绝,食堂就餐也是人满为患,然而第2天以后,企业展台就门可罗雀。厂家花点钱布置个展台,被安排个专题讲座十几分钟,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花费,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的形式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
年会之上,笔者与一些老专家聊起,有的品牌私下里已经邀请他们到工厂参观交流,他们也欣然愿往,这相较于专题讲座等形式更能够与专家设计师深入地沟通。记得2012年北京制冷展河北某品牌冠名的绿色餐厅很是吸引观众的眼球,今年暖通年会上江苏某品牌负责专车接送,MDV设计大赛每次都推陈出新,这些无疑都能够让与会者记忆深刻。同样这也是企业把最合理地费用花在刀刃上的最好说明,也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其实可挖掘的点还有很多,最终目的就是将企业的产品、理念、服务让客户等烂记于心。
创新显得尤其重要。现在的展会(包括品牌的推广会议)陷入了这样一个圈子,总是逃脱不了听报告、拿奖颁奖、喝酒吃饭的圈子。往往都太拘泥于形式,走走过场,没有创新。最近某日,一位企业市场部人士与笔者聊起2013年推广活动之时,也是长吁短叹,意为难以有更好的创新亮点。这确实也是空调企业要突破的难题之一。
回程的火车上,遇到同车的大学、设计院的老师们,聊起暖通年会,他们带着问题而来,带着资料收获而归。笔者不禁在想,此行我们大家都收获了什么?尔后,大伙儿又谈起暖通界的“老八所”,出国留学的种种见闻等经历,让人感叹,让人嘘唏,对于笔者这些都是获益匪浅,那些沉淀的历史在曾经以至现在都承载着这个行业的希望。
下一届年会将移师天津,2年后的秋天是否会出现更多的改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2012年还有2个月即将远去,不管怀念与否,2013年都值得去准备和期待,无论怎样,寒冬之后都会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