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暖通行业的蓬勃发展,形形色色的评选、评比活动也借机登台亮相。面对名目繁多的评选、评比,品牌也很反感,甚至叫苦不迭,尽管不堪其扰,但多数品牌还是曲意迎合,花点小钱、拿个大奖。
众所周知,评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优秀、树立标杆,引导行业健康、有序、更快、更好的发展。然而,现实与之大相径庭,真真假假的组织者,把本具参考意义的评选、评比搞得乌烟瘴气。
如今,国内关于暖通行业的评奖很多,但代表趋势性、公信力的评选不多。各种“光鲜”评奖结果不仅没有成为暖通行业的风向标,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消费导向作用,反而由于商业利益的过分渗透,逐渐演变成厂家、经销商、消费者都淡漠的鸡肋。更有一些成了评选机构与暖通企业间自娱自乐的行为,热闹一场,企业花了钱买了个炫耀的资本,评选机构不仅赚了钱,还赚了所谓的影响力,一个完整的评奖产业链便就此形成。
对于日趋泛滥的评选、评比,获奖企业也是一肚子委屈,既然如此,彼此间为何能心照不宣的达成默契呢?其根本原因是评奖有市场存在,这与行业内部的竞争和相互攀比有关。一些企业为了宣传需要,喜欢花钱购买一些“噱头”,或借各类评奖机构为自己脸上“贴金”,这种需求也变相催生了这个市场,导致真真假假各种奖项越来越多,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
另外,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多数企业改变了原来以项目为主线的宣传思路,确实需要一些新的宣传点来代替,这也为评奖滋生了肥沃的土壤。一位资深市场部经理向《中央空调市场》大道苦水,其实项目宣传挺好的,为何改变思路呢?原因主要有3点:1、生意越来越难做,难得中个标,大肆宣扬反而会弄巧成拙;2、往往项目后续会接二连三的有项目操作,商家、企业都怕对手按图索骥,宣传会适得其反;3、一般宣传的项目,利润点不一定很高,甚至都有不赚钱的可能,而其主要意义在于扩大影响力。
纵观每一次评选,不难发现每一个评选机构背后都有一个足以让企业信服的靠山,有的甚至以“中”字头冠名,但多数是拉大旗作虎皮行为。更为可气的是,一些组织者不择手段,利用老专家、老教授的善良,让不明就里的专家、学者为他们代言,误导行业,欺骗企业,以达到其赚钱的目的。
当下,又是一年黄金季,这也是评选、评比的最佳时节。如何遏制评奖泛滥,让变味的盛宴重新成为饕餮大餐,一方面要靠企业自律,慧眼识“评”, 切不可无端增加企业成本;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评选机构的监管,规范评选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