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

其中,多项高效热泵技术被重点收录,覆盖工业高温供热、余热回收及系统智能化等多个关键环节,标志着热泵技术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中的核心地位已获权威认可,为行业技术选型与升级提供了明确指引。
二氧化碳复叠分体空气源热泵技术采用“空气源热泵+高温级热泵”的复叠架构,通过两级压缩实现稳定高温供热,在超低温工况下仍能保持高能效比(冬季采暖年平均能效比≥2),相较传统燃油与天然气锅炉,节能率分别可达50%和72%。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的并行复合循环关键技术则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状态下优异的换热特性,通过系统优化与流量动态分配,将系统能效比较传统二氧化碳系统提升了30%-50%。

对于更高温的工业用热需求,大压比离心热泵凭借其创新的高低压压缩机头同轴设计,实现了最高15.0的压比和85℃的冷热水温差,压缩机等熵效率高达90%,为工艺热水供应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此外,螺旋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通过优化地下换热器结构,降低了初投资,能将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转化为80-120℃的高品位热,一次能源利用率达1.5,直接替代燃气锅炉。

在工业余热回收与系统集成领域,热泵技术展现出巨大的节能潜力。
基于高温热泵系统的巴氏消毒余热回收技术实现了对巴氏消毒过程中产品余热的深度回收,可将工艺用水加热至85-121℃,余热回收利用率达85%,显著降低了蒸汽消耗。

基于磁悬浮热泵的工业废热低碳供暖技术结合了磁悬浮轴承压缩机(无机械摩擦)与跨季节储能技术,回收工业冷却水、烟气等低品位余热,其采用的波节板换热器传热系数为传统光管的3倍,系统能效提升约30%。

在化工分离环节,闭式工质热泵精馏技术将塔顶蒸汽的冷凝热提升品位后用于塔釜再沸,系统COP高达6.15,实现了精馏过程余热的内部循环利用,彻底替代了外部蒸汽加热。

技术的落地离不开装备的支撑。在《推荐目录》的“高效节能装备”—“热泵”与“工业制冷设备”章节中,多家企业推出了性能卓越的产品。具体如下:





综上所述,热泵技术正朝着高温化、智能化、与工业流程深度耦合的方向快速发展,已成为工业节能降碳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来源:热泵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