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V观暖通丨从东北盛夏装空调看暖通行业的气候适应性转型

来源:V客暖通网 作者:钱先安

2025-10-22 10:44:08

今年7 月,沈阳连续 7 天最高气温突破 35℃,长春某小区业主群里 “求空调安装师傅” 的消息刷屏 —— 这座素有 “北国春城” 之称的城市,今夏出现了罕见的 “空调安装荒”。

数据显示,东北三省 7 月制冷空调销量同比激增 320%,美的、格力等品牌紧急从华北调派 2000 余名安装工驰援,甚至推出 “24 小时加急安装服务”。这场突如其来的 “制冷需求爆发”,不仅打破了 “东北夏天无需空调” 的传统认知,更揭开了家电行业一场深刻的转型:当极端气候成为常态,“单冷单暖” 的产品逻辑已彻底失效,“冷暖两用” 正从 “加分项” 变为行业生存的 “入场券”。

从“偶然极端” 到 “常态挑战”

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每十年0.24℃,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夏热冬冷” 的气候特征在南北地域间逐渐模糊。对东北而言,以单暖壁挂炉足以应对冬季,空调本是 “非必需品”;但在频繁出现的极端高温下,居民被迫紧急采购制冷设备。

南方地区则面临相反的困境。2025年2月8日,杭州受寒潮影响,最低气温降至-4.6℃,创入冬以来新低,不少家庭打开尘封的单冷空调尝试制热,京东家电平台“空调制热” 搜索量单日暴涨,成为倒逼家电需求重构的长期命题。

行业标准的迭代,为“冷暖两用” 转型提供了制度支撑。2025 年实施的新版能效标准《热泵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1455-2025)中,首次将制热工况测试温度从原标准的0℃(如 GB/T 25127-2010)下探至 - 5℃,并同步要求最低 COP 值提升 15%。例如,在 - 5℃工况下,三级能效产品的 COP 值需从旧标的 2.2 提升至 2.53,一级能效则需达到 3.4 以上。这一调整直接对标北欧、北美等寒冷地区的技术标准,倒逼企业突破低温运行瓶颈。

这一调整意味着,单冷机型无需应对低温制热测试,而冷暖机型若想达到新能效标准,必须提升制热核心技术,无疑会间接推动企业放弃低性能冷暖机型,转向高适配性产品。

同时,地方政策的选择上也在不断加速。上海普陀区交暨路保障性租赁住房 2023 年装修电器采购项目中,空调参数要求包括能效等级 1 级、制热量≥5000W(不含电辅热);广州公租房采购中,“冷暖两用” 已成为空调品类的 “基础门槛”,2024 年采购的 1.2 万台空调全部为冷暖机型。北方地区则更注重制热效率,北京、天津等地对民用空调的制热 COP 值要求紧跟国家标准,确保在 - 10℃以下仍能稳定制热。这种 “因地制宜” 的政策设计,让 “冷暖两用” 不再是 “一刀切” 的强制要求,而是贴合地域气候的精准适配。

从“忍一忍” 到 “不将就”

用户需求的底层逻辑转变,是暖通行业的气候适应性转型的核心动力。

以往,东北居民夏天靠风扇、树荫“忍过” 短暂高温,南方居民冬天靠电暖气、空调 “硬扛” 低温;但随着消费升级与居住品质需求提升,“忍一忍” 的心态正在消失。

如今的90 后、00 后用户中,大多将冷暖空调列为住房必备条件,这一点与70后群体截然不同;天猫家电消费数据也显示,母婴级冷暖空调的销量增长,突出了家长对婴幼儿居住环境温度稳定性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冷暖机型的普及。

甚至在农村市场,例如在山东菏泽、河南信阳等农村地区,在暖通空调销售中,冷暖机型占比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以前冬天靠煤炉取暖空调制热比煤炉环保省电,夏天又能制冷,更具竞争优势的冷暖两用空调显然更受到用户的青睐与认可。

从东北盛夏的空调安装潮,到南方寒冬的制热需求爆发;从企业生产线的紧急调整,到行业标准的迭代升级,“冷暖两用” 的普及并非偶然,而是气候、市场、政策、用户需求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对于暖通行业而言,气候适应性转型的深层意义在于,家电行业不能再遵循 “按季节生产、按地域销售” 的传统模式,而是转向 “以气候适应性为核心” 的动态调整模式,更意味着谁能更精准地捕捉气候趋势,谁能更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谁就能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如今,当“冷暖两用” 从 “宣传卖点” 变为 “入门门槛”,背后是中国家电业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更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度回应。暖通行业的气候适应性转型不仅重塑了空调行业的产品逻辑,更为其他家电品类提供了启示:在气候变局的大背景下,“适应性” 将成为衡量产业竞争力的新标尺,而那些能与气候、用户、社会需求同频共振的企业,终将在时代变革中站稳脚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