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寒冬逼近,北方城市供暖问题就会成为民生焦点。而在唐山古冶范吕片区,一个曾因钢厂搬迁而陷入“热源危机”的社区,却在这场能源变革中率先破局。作为2022年度行业规模最大的清洁供热改造工程、北方首批“煤改电”试点项目,不仅成功替代原有钢厂热源,更以绿色、高效、稳定的新型供暖模式,为1.3万居民带来温暖冬天。而这背后,离不开海尔智慧楼宇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方案的支撑。
万人供暖缺口,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唐山古冶范吕片区作为典型北方工业城区,冬季严寒漫长,最低温度可达-10℃以下,冰冻雨雪频发,供暖成为刚需。然而改造进程一度因技术路线不明确、设备选型困难等原因陷入停滞。
原依赖附近钢厂余热进行集中供热,但随着钢厂搬迁计划推进,出现62万平方米供暖缺口。
唐山古冶区冬季低温伴随冰冻雨雪天,要求适应性强的稳定供暖系统。
国家对城市建设提出绿色低碳转型要求,传统供热方式能耗高、污染重。如何在极端气候下保障供暖稳定、实现节能降耗,成为摆在项目方面前的双重挑战。
极寒稳定运行,智慧方案破解难题
面对严苛的自然条件与复杂的用户需求,海尔智慧楼宇凭借其在节能建筑领域的深厚积累与技术创新能力,给出了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方案,完美匹配该项目在冰冻天气下的供暖需求。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用489台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突破传统热泵低温适应性差的瓶颈,实现-35℃极端环境下依然稳定制热、智能防冻、快速除霜,保障供热不衰减。
集中智能控制系统:依托海尔智慧供热云平台,实现对8个热力站、489台设备的远程一键监控与能效管理,运维人力减少50%,真正实现从“人管”到“智管”的跨越。
智能除霜:进一步实现“有霜快除、无霜不扰”,提升能效的同时也优化了用户体验。经CVC威凯检测中心实测,用户室内温度稳定维持在22℃~26℃之间,整体节能率达30%,换热性能提升20%,低温制热能力显著增强。
唐山古冶范吕片区供热项目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一次技术替代的胜利,更是北方地区清洁能源供热转型的标志性事件。海尔智慧楼宇通过系统性、数字化、低碳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万人供暖的民生难题,更为推动“煤改电”政策落地、促进建筑节能与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