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强国目标下,我国轨交版图持续扩张,线路成网、站点密布的格局已然成型。赛道上玩家齐聚,谁能突围领跑?
据RT轨道交通统计,2024年城轨行业共有21座城市发布了93个空调系统中标项目,共计16家以上的品牌分食了107810.27万元的空调系统项目。在份额上,海尔智慧楼宇以37.89%的金额占比稳居第一,在领跑行业的同时,做到了国牌崛起。
8月14日,由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与RT轨道交通联合主办的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交流大会在宁波顺利举行,该大会以“向碳·向质·向未来”为主题,聚焦城轨环控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更新改造,助推城轨行业实现可持续高品质与节能低碳发展。
作为首个进入城轨领域的中国品牌,海尔智慧楼宇以协办单位身份深度参与。
会上,海尔智慧楼宇轨道交通技术总监谷磊分享了20年来海尔在轨道交通高效空调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从技术尖刀到场景破局 用创新撕开市场缺口
为什么海尔智慧楼宇能够连续七年引领轨交市场?
答案在于持续的深耕与创新。
在能效升级需求的驱动下,海尔智慧楼宇率先布局,实现了磁气悬浮、AI物联多联机等核心产品的创新突破,为智慧轨交绿色解决方案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品矩阵。其中,磁气悬浮产品作为节能先锋,已服务全国12个城市、34条线路,部署553台磁气悬浮机组,成为轨道交通领域节能高效、稳定运行的标杆。
依托行业最齐全的产品矩阵,海尔提供基于楼宇大脑的轨道交通全场景智慧节能空气解决方案,涵盖水冷冷水系统、整体式蒸发、直膨式蒸发冷、高效机房风水联动等。
地下土建费用的昂贵、冷却塔选址的争议,倒逼出“向紧凑要效率”的创新。针对地上有空间、地下紧凑的站点,水冷直膨式方案以磁悬浮直膨组合式空调为核心,省去专用机房,较常规水冷节能20%,初投资与安装成本更低,亲水铝箔翅片与内螺纹铜管设计进一步提升效率。
在青岛地铁6号线应用中,典型车站直膨式蒸发冷系统借助蒸发冷凝装置、冷媒管道、直膨末端机组,利用横向通风蒸发冷凝器风机墙从新风道引风冷却,取消地面冷却塔与冷水机房,节省冷却塔占地面积50平米/站,节省冷水机房占用面积120-150平米/站。搭配智控方案后,该线路较常规空调机组能效提升30%以上,每标准站年省电10万度以上,节省运营费用5万以上,助力其成为中国首个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示范工程。
基于丰富的产品矩阵和楼宇大脑智慧平台,海尔智慧楼宇聚焦展台/站厅、办公车辆段、数据机房、能源管理及TOD等轨交行业五大核心场景,通过内部数据和应用的高效协同,建立可量化的能耗评估体系和运行管理,将场景化解决方案拓展至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领域,从而满足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
在节能高效与稳定可靠方面,海尔高效机房与风水联动方案相结合,可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与智慧化管理;针对冷却塔选址难、噪音大及漂水扰民等问题,蒸发冷冷水及直膨式蒸发冷方案凭借投资低、占地面积小、耗水量少的特点,能有效化解困扰……
而对于存量市场节能改造需求,海尔机房智控升级、AI多联机等“无损换新”方案。适配地铁小系统,尤其是多联机使用年限长、管路复杂不便整体更换、全天无施工时间的场景,不换管线、不动明火、不破坏原有装修,实现免拆更新,工期减半,营业设备正常运行,节能效果达40%。
从案例标杆到标准制定 以积淀定义行业高度
一路走来,海尔智慧楼宇的创新之路留下了众多里程碑。国内首个节能示范站北京大葆台站,全国首个全线应用磁悬浮中央空调的合肥地铁线等等。此外,海尔智慧楼宇还是第一个中标上海、深圳、武汉、青岛地铁制冷主机的国产品牌,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从产品供应商到生态引领者,海尔智慧楼宇不断强化技术能力,把握用户需求,持续为轨交行业节能绿色发展贡献新思路、谋划新布局,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海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