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暖通行业在需求空间萎缩与存量竞争加剧的双重夹击下,掀起了一场“塌方式”裁员潮:某外资品牌今年内部计划裁员比例高达三分之一,某国产品牌从总部到地方分公司持续“优化”人员,甚至连以往靠“捡漏”吸纳高管人才的一些中小厂家,也悄然加入裁员行列……
头部企业的挥刀“优化”,中小厂商的跟风“瘦身”,让无数暖通人在这场寒潮中黯然离场。这场声势浩大的裁员风波,不仅暴露了暖通企业在增长乏力时的生存焦虑,更折射出中央空调市场与经济周期同步下行的残酷现实——市场持续下行、盈利空间承压,已成为整个行业无法回避的集体困境。
V客暖通网&《中央空调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容量同比下滑 18.9%,这一跌幅不仅远超往年水平,更创下近五年同期最大跌幅。进入2025年,面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行业下行态势骤然加剧:曾经支撑行业发展的基建投资、节能改造需求等纷纷萎缩,新建项目数量断崖式下跌至近十年最低点,使得本已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争夺战更趋白热化。于是,缩编裁员便成了最直接的“止血”手段。
在这场以“优化”为名的浪潮中,最残酷的莫过于普通从业者的命运,从销售工程师到售后技术员,从区域经理到生产线工人,裁员已无岗位层级之分。更值得警惕的是,虽然裁员确实能暂时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让财务报表数字“止血”,但这种断臂求生的做法正在埋下更深层次的隐患——员工忠诚度瓦解、产业链震荡引发的区域经济衰退等,或将加速行业生态的恶性循环,为后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除了裁员外,不少暖通企业还采取了更为全面的成本收缩策略。多家品牌不约而同收紧营销推广预算,削减展会等曝光投入;严控差旅标准,将线下客户拜访转为线上沟通;暂停非必要研发项目,延迟设备更新计划。某品牌企业高管坦言:“我们正在执行‘战时预算’,每一笔支出都要重新评估。”这种全方位的成本压缩,反映出企业对行业寒冬的深度忧虑——当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加剧,精简运营已从优化选项变为生存必需。
然而,危机中也孕育着转机。一些企业在裁员和成本收缩的同时,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头部企业通过“出海” 和 “下乡” 寻找增量空间,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和国内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这些市场虽然目前规模有限,但潜力巨大。还有一些企业开始从 “设备供应商” 向 “能源服务商” 转型,深挖服务后市场潜力,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能源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粘性和盈利能力。
站在2025年的中点回望,这场裁员潮既是行业低谷的见证,也是转型阵痛的缩影,倒逼企业重新思考生存之道。对于那些能够快速调整战略、聚焦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这场危机或许是一次转型升级的契机;而对于仍然依赖低价竞争、粗放增长的企业,寒冬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