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成了2025上半年中央空调行业的集体关键词!地产需求持续冰封,政府项目资金紧张...多重利空叠加,让行业从业者倍感煎熬,经营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据《中央空调市场》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央空调行业同比下滑18.9%。从数字上看,行业下行趋势极为明显,房地产需求降至新低、工程项目延期比比皆是,诸多不利因素令厂商面临极大的考验。
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央空调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市场特征:
01 地产颓势难止
终端需求持续疲软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产业,中央空调行业与地产行业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25年1-6月,房地产市场依然延续着阴跌的态势,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5%。虽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却收效甚微,最明显的是个人按揭贷款同比大幅下降。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项目数量和规模大幅缩小,厂家精装配套板块也在急剧收缩,不得不加大对工装的投入力度。除此之外,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得零售市场的新房成交量急剧减少。虽然众多品牌针对消费K型分化分别推出了多恒系统、高性价比产品,却依然无法逆转整个下滑趋势。
02 资金链条紧绷
项目停摆屡见不鲜
如果说工程市场最热点的词汇,“缺钱”一定排在首位。长期以来,政府公建项目是中央空调行业工程市场销量的支柱,尤其是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大型民生类项目。然而,由于贸易战的持续,整体经济环境趋紧,地方政府资金捉襟见肘,已经无力再大举推进此类项目,这也导致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出现大量的“僵尸”项目,即无资金、无计划的真项目。
与之对应,中小项目数量快速下降,从侧面反映出民间投资的信心不足。尤其在餐饮业、娱乐业,这些严重依赖客流的行业项目数量下滑尤为明显。以餐饮业为例,由于竞争激烈、成本飙升、外卖冲击、食品安全问题的冲击,2025年上半年倒闭数量上百万家,哪怕是在城市成熟的商圈,亦是经常出现“旺铺招租”的牌子。总之,中小项目市场正处于收缩阶段。
03 利润空间微薄
从业人员流失常态化
整个行业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利润率大幅降低以及从业者的流失。从市场表现来看,由于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市场需求不足,导致项目数量大幅减少,经销商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陷入“个位数毛利率”的恶性竞争——部分经销商不惜以5%-6%的微薄利润承接项目。这种“以价换量”的短视行为,不仅压缩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更暴露出市场供需失衡、创新乏力、资源错配的深层危机。
一直以来,品牌厂家通过层层压货方式,逼着代理商、分销商一层一层压货、分销,既追求规模也要保住利润。然而,伴随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的上升,以及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终端需求不足使经销商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相关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也出现50%甚至更高的降幅,以至于不少从业者退出行业。即便形势如此严峻,一些品牌依然通过新增渠道商、压货给新渠道商,实现区域内出货量提升,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使本就激烈的市场更趋白热化。
04 增速持续放缓
细分市场发展维艰
细分领域一直是近几年来行业竞争的焦点,尤其是以半导体、数据中心、新能源、电子等高端制造业,其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总是牵动着行业的发展。但是,贸易战的持续升级,国内外需求的锐减,导致产能过剩现象异常严重,项目方延期停建的项目比比皆是,大型新建项目数量屈指可数。值得一提的是,总包统筹已经成为行业常态,而总包方资金状况紧张也由来已久,工程商们更不敢冒险垫资。
或许是预见到了国内市场的低迷,知名品牌都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尽管部分品牌通过提前布局抢占了先机,但受制于贸易战、关税战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中央空调出口销量并未出现暴增。考虑到后期关税战有可能升级,在当前的态势下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或许并不能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05 繁荣表象难掩
“国补”“旧改”后劲不足
从去年推出“国补”政策以来,家装零售市场犹如被注入强心剂,尤其是依赖补贴成交的以旧换新、局改项目数量大幅上升。然而,国补是“政策红利”而非市场常态,当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状态下,通过“国补”拉动内需短期有效,长期必然提前透支消费力。尤其是享受政策补贴的门槛较高,大部分中小零售商达不到门槛,反而是少量大户零售商或线上平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将使整个市场环境更加恶化。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随着“两新”政策的持续推进,地方政府相应的政策、优惠、方案处于执行阶段,给项目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增量。但是,与新建项目不同,“两新”政策下的更新改造不仅仅是更换设备那么简单,更涉及到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后期运维等多个环节的优化,大多采用EPC、BOT模式,对工程商的技术实力、资金实力有苛刻的要求。因此,旧改市场后继乏力,无法快速提升行业整体销量。
06 关店潮愈演愈烈
营销深陷至暗时刻
收缩战线似乎已成为行业共识,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几乎所有的零售商们都在关闭街边店。究其原因,一方面,店租、人工成本持续高涨;另一方面,而年轻一代客户进店咨询的日益减少,往往是在线上观看直播,提前做好攻略进店。正因如此,一众零售商纷纷加大了线上营销的力度,甚至有零售商每周在抖音平台直播5场,通过后台精准投流以及线下小区推广进行精准获客。
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商选择收缩规模,一方面进行人员优化调整,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从原来的多店经营,逐步保留为一家大店经营。虽然零售市场增速放缓,但是头部品牌仍在加大力度铺设渠道,在大中型城市开始800~1 000平米的旗舰店,在城市核心网点开设卫星店,以此来抢占市场份额。而为了更好的提升业绩指标,不少头部品牌在零售端的产品价格再创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