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有人认为,格力让成龙为其代言中央空调的决定很大胆。时隔多年,不惜重金聘请巨星在荧屏上作宣传,格力是继远大“试水”后为数不多的又一企业,这次宣传究竟能对企业、对暖通空调行业产生多大影响,引起了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格力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几年前,远大中央空调曾在央视黄金时间做过宣传。虽然投入不菲,但实际效果却远不尽如人意。多年来,远大销售额始终停滞不前,央视不容置疑的强大辐射力并没有帮助远大在市场环节实现预期的跨越。 远大与央视“分手”后,很久以来鲜有中央空调企业效仿。营销专家认为,以中央空调为代表的暖通类产品并不依赖电视媒体传播。他们分析,与家用空调直接面对消费者有很大不同,暖通空调产品宣传应更多围绕在建设单位业主及其决策层。这些大多为公建所配套的设备产品与普通人关系不大,与电视广告的受众群体有着明显区别。 营销专家的论断让其中的矛盾暴露无遗——暖通空调专业和多数建设单位业主的“距离”依旧遥远。今天,荧屏中的格力中央空调能够产生多大影响,仍是不折不扣的谜。 设计师:专业知识亟待“普及” 这种距离感常常让暖通专业设计师无法接受,却是他们不得不直面的严峻事实。设计师们发自内心地期待所有建设单位关联人员提高暖通专业水平,这不仅是业务配合的需要,从宏观上看,还将直接影响未来国家建筑节能战略的进程。 尽管设计师们大多有着出色的业务能力,能够让暖通空调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用和节能优势,甚至“化腐朽为神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比重在全行业中十分有限,话语权更不属于他们。现实中,能够对一个项目起到主宰作用的人或团队,往往并非专业出身。他们在暖通方面知识薄弱,不仅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更足以影响整个项目品质。 “我曾经接过一个商场改造的项目,里面有明显的内区,稍有暖通专业常识的人就该对此前的设计方案提出疑问——内区到冬天是否还需供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文吉说,“遗憾的是,业主对此并不了解。原始设计方案不仅明显增加了业主投资,还招来员工怨声载道——他们并不觉得冬天穿着短袖衫工作有多么舒服。后来,很多设备不得不暂停工作,最终成了摆设。” 改造过程中,关文吉否定了当初的设计。新方案不但节省了投资,日后运营管理费用也大大降低,“业主无需那么专业,但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理论,我觉得特别是建设行业相关人士都应该接触,多读关于这方面的书籍”。 关文吉所接手的商场项目绝非个案,相当数量的设计师对此深有体会——业主们为形形色色的错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他们看来,暖通空调专业知识的匮乏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些人宁愿一整天去研读建筑书籍,探讨那些徒有光鲜外表的建筑作品,也不愿意花上一个小时去了解暖通专业,学学这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人对这方面感兴趣,社会似乎也没有为之传播的动力”。 业主方的愚昧和执拗常常让那些有着强烈正义感的专业人士感到愤慨和无奈,以至不少设计师呼吁,给自己多些权利。 “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上,我们应当有更大权限,从目前的状况看,业主和承包商常常无法评价最佳方案。”关文吉的同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潘云钢说。 普及知识治标,革新观念治本 即便在关联度最高的建设行业,多数人至今也没有清楚意识到暖通专业的重要性,这种观念已然根深蒂固。很多人觉得除了设计和安装,暖通空调系统运营等环节更不必钻研,“根本就没有技术含量”。 “这是极大的误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吴德绳告诉记者,如今业主对于暖通空调专业的淡漠,与长期以来建设行业的“等级”观念有密切关系。同为设计工作,建筑与结构专业的话语权明显强势,久而久之造成人们对边缘专业漠视,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对专业价值取向的偏差。 媒体报道也给予了印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执法组最近对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施节约能源法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在窗口单位进行现场测试。当问及关于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相关规定的问题时,所有答卷竟无一答对。检查组在报告中明确提到这一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激励办法,完善现有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节能投入,促进节能事业发展。 然而,想要真正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谈何容易?很多专家都相信,普及知识是治标,治本还需要人们革新观念,深刻理会暖通专业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吴德绳说,这要求政府、设计部门、相关企业与媒体携起手,以更大的力度传播科学思想,群策群力。 格力此次投入是否值得,短期内恐难有定论。但业内人士却对此充满期待——无论是受到经济大胆投入的鼓舞,还是希冀于对普通业主思想启发的萌动,他们乐观地祈祷着更多暖通空调企业和相关部门站出来,努力宣传自己、宣传整个行业,这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推动。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