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第十届“海尔磁悬浮杯”绿色设计与节能运营大赛暨第二届“赤焰杯”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大赛全国评审会在河北西柏坡进行,在29位暖通大咖和行业巨擘鼎力支持下,一场围绕专业、创新、节能等多维度展开的严苛评审就此拉开序幕。
从2016年首次举办,到第十届大奖揭晓,十年深耕,历久弥新。这本厚厚“作品集”见证着一代暖通人的成长,记录着中国暖通行业转型升级的耕耘不辍和累累硕果,更预示着建筑低碳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赛制破局 重塑场景生态建设逻辑
把时间线拉回十年前。彼时,中国中央空调市场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是设备主导的“千人一面”,丰富的产品、高效的运行……但似乎总是难以触达场景生态的实际痛点。摒弃传统“设备堆砌”的设计理念,“海尔磁悬浮杯”绿色设计与节能运营大赛带来了颠覆式的生态建设新思路。
众所周知,“技术”与“应用”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连的领域,如果止步于技术堆砌应用,则可能会出现系统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借助大赛这一形式,海尔智慧楼宇聚焦磁悬浮机组应用,以实际场景需求为核心赋能全生命周期系统落地,向行业证明“生态共创”的必要性。
作为智慧节能空气生态圈实践之一,大赛早已成为暖通人才精进技艺、交流经验的全国性“修武”平台。这背后是海尔智慧楼宇持续进化的创新之路。不局限于最初赛制,在原运营组、水机组、多联机组、学生组、智控的基础上,本届大赛面向细化的垂直业态,新增行业应用组。无论是开辟新领域赛事,还是持续优化赛制主题,都传递出海尔智慧楼宇“不止于前 不止于此”的创新内核。
值得一提的是,“赤焰杯”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大赛,增设户式采暖设计应用组、工业用热设计组、多能耦合设计组,面向全行业开放。
十年磨一剑 铸就绿色生态圈
当“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暖通运维和可持续绿色之间如何并行?对此,海尔智慧楼宇用十年时间给出了答案:以前沿技术为引领,构建大暖通低碳生态圈。
过去九年来,“海尔磁悬浮杯”绿色设计与节能运营大赛累计覆盖3500余家设计院、10000余名专业设计师、100余所暖通院校,收到15000+份设计方案,经过评审累计获奖1100余份,预计方案实施后可推动建筑节能300亿kWh……一串串数据背后,是海尔智慧楼宇多年来持续投入和深耕的具象化,突破单一品牌局限,吸纳多元品牌,实现了从“赛事IP”到“生态平台”的蜕变。
这场始于磁悬浮技术应用的大赛,在不断升级创新中,早已不止于方案的比拼,更推动绿色低碳从“概念”到“实践”,让节能从“被动要求”转向“主动选择”,其中涌现出的一批批兼具实用性和创新性方案,也已成为行业参考和复制的模板。
翻看这本延续数年的“拓荒史”,“海尔磁悬浮杯”绿色设计与节能运营大赛的十年,亦是中国暖通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十年。继率先布局磁悬浮中央空调,打破外资垄断,海尔智慧楼宇面对磁悬浮技术认知度低、市场培育难,再次以先行者之姿赋能技术推广,整合行业资源,输出生态案例,为磁悬浮赛道“持续输能”,推动以磁悬浮技术为代表的绿色暖通生态链不断发展成熟。
作为开拓者,海尔牵头生态实践平台建设的同时,技术创新突围步伐也从未停止。截至目前,海尔磁悬浮全球样板超5000个,连续七年占据全球榜首,拥有100+专利、3项国际领先科技成果,获得14家认证机构背书及19项行业领先认证,以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样板项目构建起难以撼动的竞争力。
经过现场专家的严苛评审,各类奖项尘埃落定,“磁悬浮杯”设计大赛从284项参加总评作品中评选出197个奖项(不含指导教师奖11项)。其中,节能运营组6项、行业应用组9项、多联机组66项、水机组79项、智控组6项及学生组31项。
第二届“赤焰杯”热泵大赛从59项参评作品中最终评出43个奖项,涵盖节能运营组9项、户式采暖设计应用组5项、多能耦合设计组5项、工业用热设计组5项及城镇供热设计组19项。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需要时间的积淀,更需要各生态方合力创造,在这过程中,海尔智慧楼宇依托一场场行业赛事,播下了技术引领生态的种子。现在,有的已长成参天大树,引领场景生态低碳跃迁。
12月中国暖通空调产业年会期间,第十届“海尔磁悬浮杯绿色设计与节能运营大赛”暨第二届“赤焰杯”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大赛颁奖仪式即将召开,各奖项花落谁家?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