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全国中小型商业项目(10万方以下)占比达70.2%,其中5万方以下项目占比超36%;同期中央空调市场中小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28%,而大型市政、数据中心项目招标量下降15%。
由此可见,近年来暖通市场的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大项目缩水与中小项目崛起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趋势背后,是经济环境、技术迭代与消费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中小项目能否成为行业“永动机”,仍需从市场逻辑、技术支撑与政策周期等多方面深度分析。
事实上,中小项目成为主流的直接推手是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投资收缩。此前,不少大型项目因甲方资金链断裂导致工程商损失千万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中小项目回款周期短,可控性高,现金流稳定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此外,中小项目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模块化机组、磁悬浮离心机等技术的普及,使得中小企业能以更低成本切入市场。
不禁有人要问,那中小项目的“保鲜期”还能维持多久呢?这主要取决于量大变量:技术迭代速度与政策支持周期。
一方面,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正在重塑中小项目竞争格局,新方案与新功能的推出帮助中小企业持续提升服务附加值,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客户续约率。另一方面,建筑节能政策的颁布为中小项目提供了长期红利。例如,国家“双碳”目标要求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5%,推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节能设备在中小项目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
然而,政策红利并非永恒,随着节能标准趋严,中小项目仍可能面临技术升级压力。因此,中小项目能否成为行业主流,主要取决于其能否突破“天花板”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头部企业正将大项目技术向中小项目迁移,如格力将磁悬浮离心机组小型化,推出适用于中小型商业综合体的产品,单台设备节能率达35%。而中小企业则通过“小而美”的差异化策略突围,不少企业聚焦细分领域,通过提供定制化暖通解决方案,拓展消费渠道,提升客户复购率。
同时,工信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研发能力等资源。不难看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正成为行业主流趋势。未来5-10年,中小项目与大项目将呈现“双轨并行”格局:前者以灵活性与性价比满足基础需求,后者以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引领高端市场。
总的来说,中小项目的崛起是暖通行业应对经济周期的必然选择,但其能否成为长期主流,取决于技术、模式与生态等多维度的协同进化。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选择哪条赛道,而在于能否在动态变化中实现突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