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上午,2025中国热泵行业年会热泵助力区域低碳供热发展论坛成功召开,该论坛由广东芬尼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支持,论坛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环能热泵与蓄能中心总工杨灵艳主持。
主持人:杨灵艳
会上,清华大学夏建军教作了题为《热泵在零碳能源系统中的作用》的报告。夏建军教授介绍了欧洲热力路线图,分析了国内城镇建筑用热、工业用热需求情况,同时对中外热力系统的迥异情况进行了对比。夏建军教授认为利用自然低温热源的热泵适宜满足低强度用热需求,各类余热资源回收利用可满足高强度用热需求,同时他还认为热泵在零碳能源系统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副院长路宾介绍了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机组》(GB/T45650-2025)的编制背景、任务来源和重点内容。路宾院长在报告中指出,缩减和减少使用氢氟烃类制冷剂已是必然,CO2是公认的“氟利昂替代品”;认为CO2空气源热泵是解决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的最有效路径之一,是我们国家清洁取暖向西北、东北、华北推进的重要技术路线。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远辉在演讲中重点分析了我国集中供暖市场存在的“供热企业能源成本高、管网维护难度大、环保压力与改造成本高”等市场痛点。他客观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在集中供暖市场应用的优劣势等问题,同时有针对性的分析了“芬尼超级北极星”空气源热泵在静音、远程控制、低温运行等方面的存在的优势,他还详细介绍了“芬尼超级北极星”在住宅小区、会展中心、建材中心、商业办公楼、医院、酒店、煤矿、厂房、学校等类型建筑项目实际应用案例。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新书《空气源热泵供热技术》的发布仪式。中国节能协会副监事长兼热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恒谊、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高屹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审张文胜、《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倪龙共同出席了发布仪式。
新书发布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倪龙在会上分享了《分布式热泵助力城乡集中供热节能降碳》的演讲,他详细分析了我国城乡集中供热现状,介绍了城乡集中供热领域如何选型空气源热泵产品,同时重点对分布式热泵供暖的调控策略给了意见和建议。倪龙老师认为热泵机组按照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选型对于大部分地区能够保证制热量,不同调节方式对机组的耗电量影响较小,而会对水泵耗电量产生重要影响,分布式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非常适合于延时供暖需求。
会议期间,四季沐歌集团总裁李骏作了题为《低碳热力泵动未来,热泵在区域建筑低碳供热的创新应用实践》的报告。李骏认为当前我国建筑运行能耗碳排放高、存量大,未来下降空间非常大。指出建筑电气化是节能减碳的核心路径,2060年电气化率预计达到80%~90%。李骏还通过详细介绍了四季沐歌在区域供热、零碳园区建设等方向具体的热泵应用案例的运维情况,证明无论是在极寒漠河,还是区域高温供热,无论是在低碳园区的建设,还是在传统能源的场景替代四季沐歌正用持续的创新实践,助力中国热泵高质量发展!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主任尹玉霞在会上介绍了《热泵助力区域供热德国的经验分享》。尹玉霞女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德国能源转型目标及现状,介绍了德国供热战略和德国区域供热及大型热泵的应用现状挑战及经验。报告最后,尹玉霞女士还详细介绍了德国热泵区域供热的最佳实践案例。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二级技术专家张鹏分享了《基于热泵视角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研究探讨》。张鹏专家认为热泵作为灵活的电力负荷和储能装置,通过智能控制和能量转换,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弃风弃光现象。热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相结合,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通过系统集成与优化设计、储热技术、智能控制与优化运行、高效热泵技术等多重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效转换、存储和利用,使“可再生能源电力+热泵”综合能源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且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中广电器集团项目技术总监丁伯辉演讲了《热泵+助力行业全维度提升用户体验》,报告指出了当前行业存在的内卷问题,并呼吁“站在用户立场去普及行业知识而非投毒式推广”。丁伯辉还在会上提出了基于企业、市场和用户三赢的“热泵+产品”、“热泵+场景”、“热泵+新能源”、“热泵+生态”的“中广热泵+”解决方案,详细分析了中广的每一款产品在“中广热泵+”的系统解决方案中起到的作用。
“热泵助力区域低碳供热发展论坛”的胜利召开,为热泵在区域供热领域的应用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专家以及企业之间交流互通,极大地促进了热泵在区域供热领域应用技术和市场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