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9 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先庭携王欢博士与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信息科技分公司、广东信大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空调博物馆,围绕嵌管墙技术在建筑环境与工程领域的应用开展深度产学研对话。
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包括: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热泵与低温供热工程中心副主任苗舰、咨询培训部部长司未涛;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分公司市场部主任李栋、总经理赵小虎、市场总监荣爱民;河北工程大学罗景辉教授以及青年教师张强博士、曹雅奇博士。新众业建设集团董事长刘俊良;执行董事刘俊勤;副总裁崔建辉;工程部总经理王现红;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柴会来等全程陪同。
与会嘉宾在阳光厅合影留念
技术赋能建筑 打造健康人居新标杆
与会嘉宾首先实地考察了嵌管墙技术在八度空间苹果舱的创新应用,对该技术在能效提升、成本控制、智能监测等方面的示范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嵌管墙技术将换热管件嵌入墙体,通过通入地热能、太阳能、空气能等低品位自然能源的载热介质,带走或提供热量,实现对建筑的主动控温,从而大幅削减冬季供热负荷和夏季供冷负荷需求。新众业建设集团测试的实验数据显示,该技术体系已初步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
八度空间苹果舱完成嵌管墙体外观效果
产学研协同创新 构建技术转化新范式
座谈会上,各方代表围绕"嵌管墙技术在建筑环境与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展开研讨。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热泵与低温供热工程中心副主任苗舰首先发言,他指出,要通过"云边端"协同机制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建议与会企业代表分别从多能源利用、三介质表冷器应用、数字化大模型等角度贡献产业化实施方案。
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热泵与低温供热工程中心副主任苗舰发言
李先庭教授在随后的发言中系统阐述了嵌管墙技术的理论体系与发展前景,并以“技术—场景—标准—产业”为主线,描绘了嵌管墙技术的跃升路径:第一步,夯实基础研究;第二步,在新众业空调城打造“标准化示范样板间”;第三步,牵头制定行业技术规程;第四步,依托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网络,实现规模化落地。他指出,该路线与国家“好房子”战略同频共振,有望重新定义健康低碳人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李先庭教授发言
王欢博士补充建议,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能耗监测系统,用数据持续放大示范效应,为后续标准输出和资本接入提供依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王欢博士发言
构建产业生态 绘制绿色发展新蓝图
座谈会现场,跨学科观点交汇、智慧激荡——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分公司市场总监荣爱民聚焦“多能源利用与零碳园区的市场实践”;河北工程大学教授罗景辉团队汇报了合作研究课题 “供热节能数字大模型”;新众业集团工程部总经理王现红则汇报了嵌管墙技术在八度空间苹果舱应用中的实验数据与试验结果。 其他参会嘉宾也分别进行了精彩发言。
本次座谈会初步达成了“学术机构+领军企业+产业链配套”创新联合体共识,在今后的协同发展中将共同输出标准、共享数据、共拓市场,为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完整商业解决方案。
初心映十年 点赞理想与初心的坚守
2015 年,李先庭教授受邀为河北省首期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授课,特地探访空调博物馆,为初创期的博物馆展陈与定位留下真知灼见。十载春秋,博物馆已从“一张蓝图”蜕变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以空调文化为主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文化创意三大板块交相辉映。如今,再次探访,李教授感叹“初心未改,气象万千”,盛赞刘俊良馆长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把理想照进了现实。
李先庭教授向空调博物馆赠送亲笔签名的著作
未来,新众业建设集团将始终锚定“双碳” 战略方向,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拓展低碳建筑技术应用边界,为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提供实践样本与路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