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暖通空调行业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陷入增长困境,房地产暴雷、消费需求升级、原材料持续上涨等因素使众多从业者叫苦不迭。然而,行业却出现“大店热”现象——上千平米展厅遍地开花,经销商不惜重金打造高端体验空间。
这一悖论背后,是行业从“产品竞争”向“体验竞争”转型的必然,但大店模式能否成为破局关键,仍需从成本、效率与价值等多维度进行评估。那么问题来了,重压之下,为何人人还要忙着开大店?
首先,大店通过沉浸式体验打破传统销售逻辑,展厅将空调、地暖、新风系统等设备融入家居场景,让客户身临其境,直观感受。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体验,有效缩短了决策链条。其次,高端展厅作为品牌实力具象化的载体,通过标准化系统解决方案展示,使客户倍感专业,愿意为品牌信任所买单。此外,大店模式往往捆绑安装、售后等增值服务,企业将施工工艺、材料对比展示等融入门店,这种“服务即产品”的逻辑,使大店从一次性交易转向长期价值运营,客户复购率提升成为必然。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伴随着规模扩张,大店模式下的“隐形成本”不得不提。首先,租金与人力吞噬利润。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租金成本占比超15%,叠加专业导购、设计师团队的人力成本,使大店运营成本较传统门店高出3倍。其次,库存与资金周转压力。大店需储备全品类产品以支撑场景展示,导致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90天以上。最后,当“大店”成为行业标配,差异化优势将会迅速稀释。
此背景下,一众品牌与经销商纷纷思考大店模式的未来,通过技术迭代与模式升级深挖大店的新形态,尝试推动“物理空间”的再次进化。
据悉,部分企业欲通过“展厅共享”模式降低固定成本。如美的与红星美凯龙合作,在12个城市试点“品牌联营展厅”,让经销商按使用时长收费,有效降低成本。还有不少大店正从“线下流量入口”转向“O2O体验枢纽”,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重构体验。此外,AI与VR技术的应用也在重塑大店运营逻辑,如“虚拟展厅”系统的推出大大增加了客流量。
不难看出,暖通空调行业的“大店热”,本质上是企业在存量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的必然抉择。未来,大店模式必然不会成为行业唯一解,小店也不会因此消亡,而是构建起大店与小店的动态平衡。前者作为品牌标杆,承担体验、培训、售后等服务职能,后者以“社区服务站”的形态存在,主打快速响应与本地化服务,加之线上渠道的升级,这种“大店树品牌、小店保生存、线上拓增量”的三角模式,或将成为行业主流。
总的来说,规模扩张并非万能药,唯有将大店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价值中心”,通过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方能在红海市场中突围。对于经销商而言,与其盲目跟风“开大店”,不如思考好如何用更轻的方式传递品牌价值。毕竟,客户购买的从来不是展厅的面积,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