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集中供热是我国北方地区城镇冬季供热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市政供暖暴露出成本结构失衡、经济性下降的问题,且严重依赖财政补贴。与此同时,环保政策趋严,以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为燃料的热电厂、热力公司面临转型压力。此外,许多城市的市政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年代久远,管网老化导致热损高、终端供热效果差,供热投诉事件频发。在此背景下,城镇供热正朝着清洁化、智慧化、高效化方向探索转型。
本次国网辽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四季沐歌集团合作的大连供电公司项目,正是以热泵技术、智慧控制技术为核心,建设分布式智慧能源站,实践电气化、智慧化供热的典型案例,通过生态合作开展供热领域综合能源服务。
项 目 背 景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属于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集中,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0℃,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14至零下17℃;受海洋影响,空气湿度高,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4%~70%,无霜期 180~200天,霜期集中在冬半年;地处东亚季风区,春季、冬季多大风天气,7级及以上大风日数沿海每年40~65天。
大连供电公司项目包含三个子项目,分别为大连市甘井子区供电公司、开发区东部供电公司以及高新区电力培训中心。改造前,三地均采用市政集中供热,热源由大型燃煤热源厂供给,供暖时间为每年11月5日至次年4月5日。
甘井子区供电公司拥有两栋办公楼(前楼和后楼),建于1999年,总建筑面积9100㎡。其中,前楼为地上三层,建筑面积(供暖面积)2300㎡,总热负荷138kW;后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筑面积(供暖面积)6800㎡,总热负荷 390kW。末端供暖形式为暖气片,单位面积热负荷58w/㎡。
开发区东部供电公司为两栋办公楼(主楼和副楼),建于2005年,总建筑面积12879㎡,最高建筑11层,总热负荷708kW。末端供暖形式包括暖气片和地热,单位面积热负荷55w/㎡。
电力培训中心由多栋单体建筑构成,建于1995年,总建筑面积9657㎡,涵盖宿舍、餐厅、教学楼、实习场、报告厅等功能,最高建筑地上五层,总热负荷628kW。末端供暖形式为暖气片,单位面积热负荷65w/㎡。
解 决 方 案
项目通过建设三座智慧能源站,以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为热源,搭载CAS智慧控制系统平台,借助暖气片、地暖等末端设备,为总面积3.2万㎡的公共场所及培训空间提供稳定供热,满足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冬季采暖需求。
因各子项目建筑情况、使用规律和用热习惯存在差异,系统设计有所区别。甘井子区供电公司办公楼在7:00-17:00的工作时段内需维持20℃供暖;17:00下班后无人办公,热源可降低负荷,以5℃低温运行防止管道冻结。基于此,该子项目采用一次泵直供系统与定频泵设计,系统结构简洁,运维便捷且节能高效。
开发区东部供电公司与高新区电力培训中心则采用二次泵系统结合耦合罐设计,依托CAS智慧系统实现系统级变频,可根据24小时不确定用热需求智能计算热负荷,自动启停机组数量,确保整个供热系统节能稳定运行。
三处项目均选用四季沐歌超低温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源,设备应用DD-HOT倍热环强热技术、智能除霜技术,可在零下36℃超低温环境下稳定制热、快速化霜,有效应对大连冬季寒冷、高湿度易结霜的气候特点。在施工安装环节,项目团队充分考虑电力增容需求,选址通风良好的空地,并妥善处理冷凝水排放收集与降噪问题,为后期高效运维奠定基础。
效 益 总 结
从2023年11月4日至2024年4月1日运行数据来看,甘井子区供电公司、开发区东供电公司以及大连电业局培训中心每平方米采暖费分别为22.5元、26.15元、33.25元,整个采暖季供暖成本分别为20.5万、33.66万、32.1万元,不仅低于市政供暖,而且在采暖舒适度、服务上提升了一个维度。
大连供电局项目是国网辽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四季沐歌集团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合作,深度融合了清洁能源工程能源托管模式与四季沐歌服务模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四季沐歌全程深度参与立项、投标、设计、供货、施工、交付等各个环节,凭借专业能力与高效协作,保障项目顺利交付使用。此次合作不仅实现了电力与热力领域的协同创新,更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