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广告

【原创】解析中央空调行业产能过剩的三大诱因

来源: 作者:admin

2012-07-04 09:43:51

近年来,我国中央空调行业产能过剩之说不绝于耳,有政府官员的提醒,有传媒界的呼唤,也有行业专家的告诫。然而,投资者明知产能过剩,为何还要重金往里面投呢?

产能过剩在这个需求萎缩的年代正成为令各中央空调企业头痛的问题,市场形势的急转直下令整个中央空调行业措手不及,也让扩产、投资战略的品牌迎头撞上“坚冰”。 据《中央空调市场》杂志《2011年度中国中央空调市场总结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中央空调出货额为560亿元,出口额为100亿元,而全国的生产能力已逼近1000亿元。而《中央空调市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6月份,国内中央空调市场销售规模为224亿元,较2011年同期下滑19.71%,降幅程度创历史之最。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中央空调行业呈现高产能、低需求、低价位的低景气状况,行业洗牌大幕已经拉开,接下来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销售商都将步履艰难。

高利润 低门槛

进入门槛低、投资少、利润高,这是任何投资者都想选择的行业。数十年来,符合上述3点的产业,中央空调算是当之无愧的一个。

中央空调行业在欧美等国历史悠久,市场已比较成熟和完善。相比之下,国内中央空调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空调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而数年前,离心式冷水机组因其设计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是制冷界公认的王冠。现如今,几乎稍微大点的品牌都会有离心机产品。以往,欧美4大品牌引以为豪的看家产品正在逐渐沦为“通路货”,由此可见中央空调技术含量并不高。

正因为利润高,准入门槛低,数十年来无数大资金、闲散资本都蜂拥而至。在这些寻梦企业中,不仅受到了来自格力、美的等家电巨头的热捧。就连一些上游供应商也积极进军中央空调领域,并且做的风生水起,有的甚至已经上市。

此外,一批中央空调行业多年的从业者,他们有技术、有渠道,在熟悉了行业特性后,纷纷另立山头,也尝试一回做老板的滋味。当然这样的老板有2种类型,一种是觅的实力投资方,他们起点高,仅3-5年时间就可以立足市场;另外一种苦于没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往往是小打小闹,假借个外资血统,多数产品依靠OEM等方式,也能分得一杯羹。

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某些品牌拥有纯正的外资血统,但是在国外市场几乎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利用仅有的资金来中国市场一搏,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

对此,笔者认为,鱼龙混杂品牌格局只能说明目前我国中央空调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这也从根本上也阻碍了中央空调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将得到改观。 

缺监管 乏引导

任何产业在发展红红火火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问题。就中央空调行业而言,不仅缺乏正确的行业的引导、更缺少行业的监管,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式都需要调整。

现如今,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划、媒体的热炒、个别调查机构的误判等因素烘托出市场热闹氛围的假象,其实这种现象在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存在,传统惯性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此外,与制造企业本身的浮躁心态使然。在企业层面,互相攀比规模、求大求强观念根深蒂固,甚至有为了保住面子,保住关注度、知名度,明知有潜在风险也要投入。

诚然,企业过高估计市场容量不仅会造成产能过剩,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而且市场短期快速扩张,企业在产品品质控制、售后服务保障等方面都很难跟上,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对品牌的信任度。

另外,产能过剩让产品同质化更为严重,价格战随之而来。许多企业生产同样的产品,只能面对同一个的市场,一样的客户,没有差异化经营,竞争自然非常激烈。

笔者认为,行业主管部门、媒体、调查机构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向业界传递最真实的市场信息。而作为生产型企业,加强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品牌附加值提升、提高终端售后服务质量等工作。大浪淘沙,有实力的企业、有品牌意识的企业、有远见的企业才能在不利的环境下存活下来。

压力大 国产化

近几年,作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中国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在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一定程度的混乱,品牌繁多,参差不齐,市场缺乏规范,使得无论什么档次的品牌都会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品牌众多,市场混乱之时,客户对品牌与质量的理性选择明显减小。

在数以百计的设备制造商家中,最不容忽视的一支是外资品牌,作为行业的领路者和市场的开拓先锋,它们源源不断的将技术、制造工艺等引进中国,为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前不久,与行业朋友聊起国内与国际制冷展区别时,他最大的感受是,国内展会宣传的成分多于产品内在的展示,显得华而不实;而国际制冷展更加注重产品内在的展示,表现的很实在,是一种真实的展示。以某知名高端品牌为例,同样的产品,在国内展会上要比国际展会上渲染的光鲜许多。

这个故事给笔者的启迪是,即便是再高端的品牌来到中国市场,也要遵循中国的游戏规则,必须领悟“适者生存”的真谛,否则会很辛苦。

众所周知,纯进口产品固然好,不仅利润丰厚,市场美誉度还能得到维护和传播。但现实情况是,甲方往往在选择品牌时,并不能理性的分清这一点,只要带有外资血统都一视同仁,使得纯进口品牌很“吃亏”, 于是乎,进口品牌纷纷大声疾呼以示“不公”,但收效甚微,纷纷紧跟潮流,以适应中国特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正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更加贴近中国市场,外资品牌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合资还是独资,进行产品国产化,以提升价格竞争优势。

笔者赞成产品国产化,产品国产化不仅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还能缩短产品供货期、提升应对市场反应速度等。问题是,在国产化进程中,能否严格遵循国外生产标准,保持与进口产品一脉相承,这一点至关重要!

现实是,现在不少外资品牌国产化后,产能及销量增幅明显,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是产品质量与进口或者国产化初期大相近庭,简直判若两“人”。

很显然,外资品牌产品国产化对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影响深远,巨大的产能背后引发的不仅是价格战争,更多的是引导市场走向成熟。

分析人士认为,从技术进步、经济周期和市场经济内在特征等方面看,行业产能过剩往往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只要能大力推进技术进步,高投资率就是好事,产能过剩亦不足为虑。反言之,如果没有技术进步,由高投资率决定的产能高速增长大都是低水平的简单重复,那必将难以为继。在这个意义上,对解决所谓投资规模过大、产能过剩严重问题来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一个最具本质意义的核心要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