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文通过对苏州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中央空调设计的介绍,指出对不同的建筑特点,选用合适的空调方式,大会议厅等层高较高的大空间建筑,结合座位送风,可以达到舒适及节能的效果;对于人体舒适性要求高的办公大楼,为保证良好的气流组织和适当的换气次数,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对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根据围护结构的影响和换气次数的差异来合理划分内外分区,并对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形式的选用、新风量的校核、最小一次风量的确定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字:变风量 风机驱动 串联型 并联型 新风量
1 工程简介
苏州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以下简称办公大楼)座落于苏州工业园区,总建筑面积98220m2,地上建筑总面积79900 m2。建筑高度为99米,地上十九层,地下一层,一至三层为裙房,主要为多功能厅、餐厅、会议、大堂等大空间房间。四至十八层主要为办公,十九层为小会议室及餐厅。地下室面积18320m2,其中裙房部分和夹层为停车库,主楼部分为设备用房。
2 主要设计参数
办公大楼大办公室夏季设计干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冬季设计干球温度为20℃,相对湿度≥40%,个人办公室夏季设计干球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冬季设计干球温度为22℃,相对湿度≥40%,多功能厅夏季设计干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冬季设计干球温度为20℃,相对湿度≥40%。人员密度:办公室14 m2/p,多功能厅2.5 m2/p。照明按30W/ m2计算,设备发热量按50W/ m2计算。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为1.71 W/(m2℃)。
3 冷热源及水系统
办公大楼设集中空调系统,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3000冷吨, 选用3台850冷吨和一台400冷吨的离心式冷水机组,机组进水温度12.5℃,出水温度6.5℃,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5808000Kcal/h,空调热水由锅炉提供蒸汽,经板式换热器换热而得,热水进出水为50℃/60℃。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及冷、热水泵置于地下室冷冻机房内。空调水系统采用四管制系统,系统形式见图1空调水系统原理图。根据平面布置,标准层分成左右两个区域,各区设一组供空调机组用的冷热供回水管和一组供外区变风量末端装置再热盘管用的热水供回水管,每层热水管同程布置。膨胀水箱设于主楼屋面,系统工作压力为1.48Mpa。
图1 空调水系统原理图
注:1.冷水机组 2.冷水泵 3.冷水集水器
4.热水集水器 5.热水泵 6. 板式换热器
4 空调系统设计
办公大楼一至三层的会议室、餐厅、大堂等公用场所,这些区域空间较大,使用时间参差不齐,负荷变化大,分别设置全空气大风道空调系统,一些小房间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四至十九层为标准层,这些办公用房使用时间相对集中,且对舒适性要求高,为了满足业主对新风的需求和每个区域室温的可调要求,标准办公层的空调方式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以下结合多功能厅和标准办公层的空调系统设计作简单阐述。
4.1 大会议厅空调设计
大会议厅设在裙房二层,建筑高18米,具有观看电影、演出及召开大型会议等功能,大会议厅示意图见图2。由于业主要求多功能厅高大通透,人员工作区空气清新、舒适,室内空气品质好以及系统节能,设计时没有采用上送侧回或上送上回的常规形式,而采用了座位送风方式。
图2 多功能厅示意图
由图2所见,大会议厅下侧是另一大型会议室,大会议厅下面无法设置大静压箱。在确保一层大会议室空调送风和吊顶高度的条件下,利用大会议厅观众区下梁的空间,用混凝土围成的小区域做送风静压箱。为了防止小静压箱送风不均匀,设计时,用两组送风管布置在静压箱内,且每个梁下区域内均由设送风口,且座位出口处设置孔板式可调装置,使每个座位送风均匀。由混凝土围成的送风静压箱均进行保温处理,使其传热阻大于最不利条件下防止静压箱外壁凝露的最小传热阻。
大会议厅空调器设在其下方的一层空调机房内,系统采用座位送风顶部回风的方式,排风和排烟系统设在顶部的机房内。
大会议厅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见图3,由于该系统是一个置换式空调系统,其送回风温差小于7.5℃,小于常规上送上回空调系统送回风温差。基于结构的限制,回风口布置在顶部,系统回风受部分灯光和顶棚传热负荷加热后,再回到空调箱;另一部分灯光和吊顶负荷随排风排至室外。
图3 大会议厅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过程
由图3可见,回风从人员活动区的N点,一边上升,一边吸收部分灯光负荷和顶棚负荷的热量,逐渐升高到N1点,再与室外新风混合于C点进入空调器。排风也以N1点的空气参数排至室外。置换式空调系统比常规上送上回系统,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