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形式下,为充分发挥博士生导师的引导作用,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人工环境相关学科的长足发展,由湖南大学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工环境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研讨会”于2019年9月21日-22日在长沙鑫远白天鹅酒店隆重召开。本届博导会主要围绕人工环境学科发展及人工环境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来自国内人工环境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等200多人齐聚长沙,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与成果。大连海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美的中央空调、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湖南元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全程赞助此次研讨会的开展。
第十四届全国人工环境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研讨会现场
大会开始,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姚杨教授作为大会主持人首先发言,预祝本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紧接着来自清华大学的朱颖心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开展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随后作为东道主的湖南大学土木院院长施周教授在致辞中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以及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所给予的关怀与帮助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开幕式之后,全体参会嘉宾一起合影留念。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施周教授致辞
会议合影
在会议学术报告环节,首先由来自清华大学的朱颖心教授针对博士生的培养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体会。随后青岛理工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的高俊伟院士发表了“日本的博士生培养与教育”的报告,分享了日本的留学情况及其高等教育的现状。紧接着来自清华大学的杨旭东教授做了“十四五规划与学科发展、建环领域国际合作”的报告,介绍了建环学科国家化大背景以及新形势下建环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其后,清华大学张寅平教授分析了建环专业这一典型的交叉学科特点,阐述了专业发展的喜与忧,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上午的最后一个报告是来自中南大学的邓启红教授题为“暖通专业发展机遇-学科交叉与创新”的报告,结合自身在暖通学科与公共医疗交叉领域研究的经验,分析了暖通专业发展的优势。
清华大学朱颖心教授作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高俊伟院士作报告
清华大学杨旭东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张寅平教授作报告
中南大学邓启红教授作报告
下午进行的会议内容包括香港大学李玉国教授报告的“好奇的建筑环境”,西南交通大学袁艳平教授报告的“国际期刊建设的几点思考”,香港大学潘巍教授报告的“高密度高层建筑的创新研究及人员培养”,同济大学李峥嵘教授报告的“新工科下的博士生培养”,四川大学龙恩深教授报告的“四川大学建环专业‘凤凰涅槃’之路”,重庆大学李百战教授报告的“中国建筑室内热环境绿色营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济大学许鹏教授报告的“如何指导博士开题-经验与体会”,上海交通大学谷波教授报告的“制冷学科博士论文选题-内容和方法的提炼”,吕石磊教授报告的“博士生培养之体会”。李玉国教授以实际经验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分析了好奇心对于博士生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培养好奇心和保护好奇心的方案及案例;李峥嵘教授分享了她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工科博士生培养的思考;龙恩深教授介绍了四川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学科改革的经验;李百战教授提出了对室内热湿环境整体解决的见解;许鹏教授和谷波教授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博士生开题的经验;吕石磊教授介绍了一位年青博导的心得体会。来自大连海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的孙圣斌先生对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和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最后,来自美的中央空调的黄亚波经理作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冷水机组解决方案”的介绍,针对既有建筑的痛点提出了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让大家了解了美的变频直驱离心机的优势及其对节能改造的贡献。
香港大学李玉国教授作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袁艳平教授作报告
香港大学潘巍教授作报告
同济大学李峥嵘教授作报告
四川大学龙恩深教授作报告
重庆大学李百战教授作报告
同济大学许鹏教授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谷波教授作报告
大连海心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孙圣斌先生发言
湖南美的中央空调行业拓展部经理黄亚波先生发言
9月22日上午为青年博导论坛,论坛期间有吕琳、张腾飞、张伟荣、赵阳、杨斌等青年教授与大家分享关于博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随后各位专家学者们就青年博导的使命与挑战进行了集中讨论。在愉快的讨论声中,大会也进入了尾声,湖南大学李念平教授对此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发言。
湖南大学李念平教授总结发言
此次研讨会将人工环境相关学科的各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及专家们召集起来,以此勉励大家相互学习,通力合作,共同进步,促进我国人工环境相关学科的长足发展。至此,大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