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来自杭城的室内设计精英们,齐聚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樟树码头一隅的木守酒店,应邀见证一场设计界的盛宴——“源于水 舒于心”特灵空调全国设计师大赛杭州赛区的启动仪式;在领略人与原始自然共存与和谐的同时,亲历实现品质生活背后“舒适、稳定、安全”的强大保障。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全国理事、CIID杭州设计中心&浙江CDA室内设计分会会长、idG设计机构创始人、
知名设计师朱晓鸣先生
作为本次活动重头戏的设计分享,主办方邀请被业内称为“鬼才”的知名设计师朱晓鸣先生,他爱好广泛,喜欢研究中国传统武术,并将武术之魂融入设计中,与雅痞的外在形成强烈的反差。朱晓鸣创建了设计资源整合新模式,尝试多领域的界面共生设计,突破跨界的想象打开并实现精神与物质更多可能性。
朱晓鸣先生以摇滚乐队BEYOND“超越自己”为切入,做了题为《彼岸》的设计分享,遴选出代表作中独具东方特色的案例,不评判设计的好坏,只是对设计的逻辑轨迹进行一次梳理和小结,同时呼应了活动场地西溪湿地与木守酒店周遭的环境,一个个貌似独立,却有着内在羁绊的案例,串联出了他极具个人魅力的设计哲学——“空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驶向彼岸的设计,不仅是在空间中进行材料的叠加,更是在三维空间中构建精神的疆域。东方的水墨,流水的徜徉,一切外在的形式,都只是为了实现精神世界建构的借鉴,当代的价值取向也随着设计师的表现,而展露无遗,一切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绝非刻意。
举杯觥筹,霞光为景,在西溪湿地的静谧氛围里,与朱晓鸣先生畅谈对设计的思索,聊聊他眼中的杭州设计
Q:您创立的idG,综合了空间、品牌、陈设、建筑、产品等诸多门类,您觉得这是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A:idG创建于2001年,距今算来也有快20年了。中国有句老话,术业有专攻,但有时候你会发现,专攻必然会带来一些思维上的限制,因此idG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探索多界面对话的可能——让空间、建筑、陈设,甚至文化上能多层次多角度地交互,或许能产生更多好玩且长久的东西,这是我们尝试这样形式的初衷,确实也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这些收获包括多界面的整合设计,作品的长期性、唯一性更为凸显,我个人觉得更适合那些希望能为企业带来更持久生命力设计的业主。
正所谓“谋略在前,行事在后”,更多的思考,或许能让设计更为长远,而不仅仅只是在空间中堆砌材料。
Q:您负责设计过阿里巴巴的很多项目,又非常强调分享和自由的态度,您觉得这同您身处杭州这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动力中心,有某种关系吗?
A:这几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当迅猛,它可以快速通达每个人的屏幕,瞬间把好的资讯便捷地分享给大家,这种快速的便捷带来了资讯的更新和思维的启迪。但便捷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你在屏幕前因便捷的信息而受到灵感启发,心底沾沾自喜的时候,或许同一时间,在其它屏幕也有不少人看到同一信息,也在沾沾自喜。信息的便捷,有可能会导致量化的雷同。
所以,设计师还是需要挑灯夜战、独立思考,不然,量化的便捷只能导致同质化的泛滥。你省下了获取信息的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用来思考如何提升自我。简而言之,享受便捷的同时,设计师也不能放弃内功的修炼。
这样的自由,是对自己创造力自由的态度。
Q:一直以来,您秉承“空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您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设计格言?
A:在创业之初,我们作为年轻的团队,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找到自我的特质。因为设计行业,有很多的随波逐流和盲目追逐。如果太过沉迷于眼前的潮流,一定会缺乏发展和提升的动力。
在我们眼里,空间除了表面的物理特性,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体验,还有更多感官之外的东西。就像有不少作品,它们除了感官的体验,还能震撼到心灵。
空间的主体是人,对人产生影响的东西,除了物质层面,肯定还有内心。所以我们在想,除了那些表面材料添加的空间营造和堆砌,还能不能让来访者产生共鸣,在空间中有所感动,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诗意。
Q:您推崇怎样的生活方式?
A:杭州特别温婉,合而不同,大家在一起有很多学术和生活的交集,同时大家都还保持着各自的精彩和独立的生活哲学。
这是杭州特有的生活方式,大家都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默默耕耘,生根茁壮,但大家在一起又能彼此思潮澎湃地去交互。
你需要花很多心思在自己的创意上,这样才能让别人有兴趣去阅读你,发现那唯一的独立性。同时,你又能把很多时间花费在设计之外的东西上,让大家在一起交流与分享。
杭州本身就是比较有文韵的地方,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这也造就了杭州有它柔软的一面,你可以跟朋友玩得很开心。因为,交友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我更希望大家能走在一起,做交心的知己朋友。
杭州的设计圈,不会有太多商业的追逐,这与很多城市追求“国际”不同,杭州追求的是“合适”——交合适的朋友,做合适的设计,尤其是合适杭州的设计。这个“适”是适应、闲适、奢适,对应的是“势”,势力、锐势。“适”而不势,才是杭州的设计。
去年杭州设计圈发起了一次公益菜场的设计,成为全国关注的一个公益项目,整个活动走的就是较为轻柔的方式。通过设计,吸引赞助商,给民生带来一个大的改变。
这就是杭州的特质,可以关乎权贵、政客、高大上,也可以关乎街角、暗角、阴暗处,两者都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Q: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对设计师的定义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过这整个过程,您个人有怎样的切身感受?您觉得设计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A:从大学创业至今,公司虽然年轻,也已经有19年了。如果说目标,那肯定是“通往自己内心,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这一步走到现在。
拆开来讲,其实有好多步。回过头来,大致有三个过程。
最开始是量化的追逐,年轻人自然会有野心,当时做了很多量化的公司。但渐渐地,发现自己的精力不能承载客户对我们的期待。客户给了我们金钱、信任和期待之后,我们发现时间不够;所以,我们从加法,变为减法,开始了第二步,收缩战线做成一家公司,因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从只能对客户说“是”,我们慢慢开始能说“不”了,设计师应该保留对客户说不的权利,可以挑选一些自己想要的客户;第三步,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加法,从室内设计切入,衍生出建筑、策划、品牌、陈设,虽然还是一家机构,这个第三阶段包括完整的思维——从谋略到实现,需要很多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综合作用,将设计看成是一个介质和载体,就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之后,需要更多领域的延续,开枝散叶,成花结果。
室内设计与装饰、装潢有着比不可分的关系,但设计又不仅止于此,更应该带上思维,不能只是停留在设计本身,还要考虑空间对人对事物的影响,在我们的设计实践中,有时候一个空间甚至能够影响到企业文化层面。
通过与优秀的人聚合,设计不再只是一张让人认识的名片,更是能够收获许多有才华之人思想碰撞的途径。设计不再是设计,已经成为我们跟很多具有同等价值观人,进行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走过去,风景会变得更好玩一些。
设计也带给我们很多光环,但我觉得设计有时候更像一枚书签。通过设计,你可以在学海里找到非常多的文化和篇章,每个设计就像书签一样,标记你走到了哪里,你在哪一步。就像是在无穷的《辞海》里,标注你到底在哪里,你用自己的作品说话。
Q:特灵空调一直在户式水机方面走在行业前面,倡导给大众带来更舒适健康的生活,本次在全国举行全国设计师大赛,您对大赛怎么看,有什么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感触吗?
A:大赛是件好事,短期能把高密度的优秀作品集中在一起,通过公正客观的评价,让大家很容易能寻找到自己。大家应该把握大赛的机遇,不是为了奖杯而来,而是为了找位置而来。
我们也曾经迷茫过,思考到底要做怎样的设计。后来参加了一些比赛,比较幸运,获得了不少的认可,酒店空间、会所、办公、展示,得到了各种“最佳”,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确定了我们要怎样设计的公司。
大赛是一个衡量的标准,是一个很客观的载体,它用公正客观的方式,帮助设计师发现自身的价值,为未来指明方向的一个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大赛,设计师还能接触到各种作品与思维,把各种优秀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大家互相学习。
Q:本次活动的题为“源于水 舒于心”,能谈谈您的理解吗?
A:“源于水舒于心”说得很好,它把两者的关系表述得很透彻,一个是在物质方面,一个是在内心部分,它们通过一个载体“水”来通达,给我们滋润和养分。
大赛也是如此,虽然表面看似乎只是一个活动,但其实更多是想找出一些优秀的人,把大家聚合在一起,产生一些变化。
设计也是如此,通过设计找出人的精神需求和内心感受,反映一定的文化态度和生活哲学,由内而外,心体协一,内心和外在的东西,变成为一体的东西。
特灵空调一定是希望通过这句话来表达——好的泉思、才涌流淌出来,会变成水,把水变成内心的滋补体,这些都是非常微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