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广告

蓄冷技术该靠谁“点池成金”

来源: 作者:admin

2009-03-27 09:48:42

既然对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贡献毋庸置疑,既然在理论上已成功“破冰”,既然可以节约大量运行成本,在建设领域推广蓄冷技术,按理说早该驾轻就熟。不过,业界人士经过了十余载的艰苦努力,国内蓄冷项目的个数总和满打满算如今仍不超过四位数,这绝对值得反思。 

很多城市渐渐有了转变,这不禁让人欣慰。2006年,在北京电力缺口达到50万千瓦之时,当地强制推行蓄冷空调的应用。短短两年时间,北京蓄冷项目的应用面积已经翻番。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却依然难掩反面的声音。有人质疑,通过行政手段推进蓄冷技术的发展,虽然起到了带动作用,然而运营过程效果究竟如何,其实尚未得到有效的验证。除了摆明的优惠政策之外,更多难以预料的结果事实上仍需要用户来承担。 

要让蓄冷技术加速走向市场也许并不困难,首先应将其优势继续“放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选择了造价昂贵的蓄冷设备,为的就是在后期得到更多实惠。相比较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动辄10:1的峰谷电价来说,国内的有关政策更像“小打小闹”。在人们期待着“惠民政策”的力度能再大一点的同时,蓄冷生产厂商如何尽快降低成本,让用户在更低的价格中获得实惠,也是改变迟滞现状的重要举措。蓄冷技术不应仅仅存活在政策的关照之下,既然蓄冷池在众多专家眼中商机无限,要真正地“点池成金”,绝不该仅仅靠用户一方努力。 

【相关链接】张永铨谈我国蓄冷技术发展现状
 
声明:
  该信息为中央空调在线转载内容,目的在于更多的传播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与立场,同时欢迎就本信息致电025-87771198、87771108交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