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交易将使这家企业超越伊莱克斯和美国家电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眼下占据首位的是惠而浦公司),并帮助扩大海尔的利润率:中国国内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使该公司的利润率不断缩水。海尔曾经两度试图通过收购进入美国市场。2005年,该公司曾试图收购美泰,但最后被惠而浦打败。海尔2008年也曾试图收购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但交易活动因为全球衰退而中止。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这项交易时说:“海尔致力于在美国投资。”迪罗基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是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潮的高峰,也将成为中国公司对美国企业的最大并购,超过了2013年双汇国际对史密斯菲尔德的并购(双汇国际为交易总计支付71亿美元,其中为收购股份支付47亿美元,另有24亿美元用于偿还史密斯菲尔德的债务——本网注)。
海尔2014年全球收入为326亿美元,但在美国却默默无闻。市场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称,海尔在美国大家电市场所占的份额为5.6%,在中国则为29.8%。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月15日报道称,海尔与通用电气15日宣布建立伙伴关系。这是一项重大协议吗?当然是!无论如何,很少有哪个品牌像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那样广受推崇。收购此类品牌当然“重大”。但是,如果相关分析文章只注重收购行动,那就错过了真正的要点。
“伙伴关系”比收购家电业务更重要。如果你读一读声明就会发现,海尔和通用电气一致同意在两家企业能够提高商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展开全球合作,比如工业互联网、医疗和智能制造业。长期以来,海尔一直有着远大的全球抱负。几年前在欧洲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设厂并收购新西兰的斐雪派克公司只不过是个开始,而如今,掌控了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并且同意在一系列面向未来的领域与通用电气建立伙伴关系,使海尔有望进入全球扩张的崭新阶段。
此次交易的真正魔力在于创新和建立一个平台组织:在过去30年里,海尔不断尝试创新。海尔原本是青岛的一家经营不善的小型集体制冰箱制造厂,经过多次创新,成为产品质量的品牌标志,然后又成为杰出的服务提供商,与客户实现了意想不到的近距离接触,如今则探索着成为一个在互联网时代把尖端理念变成现实的平台组织。
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以及通用电气本身作为一个伙伴)如今受邀登上海尔的平台。新思维和新理念将涌入海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