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热泵热水机(器)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修订)(以下简称实施规则)正式实施。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热泵热水器能效标识的实施,不仅为会促进整个热泵热水器行业产品能效的提升,还使低能效产品得淘汰速度加快。对于空气能行业来说,这一标准的实施,无疑大快人心,这意味着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保障。在此之后,企业各能效等级产品的申报、备案运作流程也将会更加严格。
这次实施规则的最大亮点在于生产出的热泵热水器需要加贴能效标识。而对此,主流企业纷纷表示,在操作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或许会显得手忙脚乱。
阿里斯顿热泵热水器有关技术负责人坦言,实施规则与《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原本应该在2013年同步推出,但由于种种原因,2015年1月1日才正式实施。“对于阿里斯顿而言,早在1年前就已经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完成所有检测工作,对于加贴标识,阿里斯顿第一时间即可完成。”据他透露,行业主流企业对于标识实施,几乎没有太大压力。
美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加贴标识只要按照正常流程操作即可,而且时间很充裕。”
广州日出东方空气能有限公司研发部副部长肖旭坦言:“我曾经从事过空调行业,空调能效标识早已实施多年,在此基础上,目前日出东方热泵热水器能效标识的申报工作比较顺利,备案工作也已经完成50%。”
知名企业由于深耕市场的时间较长,所以操作起来会比较顺利。对于刚刚踏入热泵行业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和中小型热泵热水器企业而言,他们更多的考虑的是费用、操作流程等问题。
太阳雨有关负责人和杭州锦江百浪新能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认同。“虽然实施标识能够进一步规范市场,但是检测费用以及相关产生的费用的确会增加企业负担。特别是2014年热泵热水器行业竞争激烈,对于中小生产企业而言,本来销量就不多,再加上这笔费用,或许有的企业选择退出。”
对此,有权威人士指出,中小热泵热水器生产企业在操作方面确实存在困难。“举例来说,有的企业可能有50个型号的产品,但是只有五六个型号做过能效检测,其余型号的能效都是自己标注的,那么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剩余型号能效检测的确有些手忙脚乱。因此,许多能效虚标的产品自然就会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