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机型产品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内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节约的文化理念,给多联机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水冷机组的能效比较高同样占有优势,水冷机组不会被边缘化或者淘汰。水 / 地源热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产品,但是跟当地的地质情况和水质情况分不开,以前使用中有过盲目性的失败案例,现在要进一步规范、科学使用,健康发展。目前市场上的机型多了,设计的选择空间也就相应比较大,要通过工程设计者精心选用针对各建筑实用合理的机型。
2009 年,低碳经济成为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高能效、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水 / 地源热泵逐渐成为市场宠儿。多联机产品继续延续了近年来在市场上的增长趋势,从华东、华南主要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逐渐渗透,在政府采购项目和房地产项目上所占份额不断攀升。而其他多种机型产品如离心机、螺杆机也在奋力争取市场份额,并吸引了一些新进厂家加盟。主推热泵热水器、地暖产品的厂家在 2009 年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在全国各主要区域召开推广会,成为 2009 年市场上的一大亮点。国内几大主推单元机的品牌分别将部分产品划入到家用机的范围中,但单元机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依然比较平稳。受价格、市场推广等因素的制约,各机型产品在 2009 年的市场表现各不相同(图 1 )。
离心机
2009 年,国内离心机市场经历了“先抑后扬”的发展过程,产品定单量同比 2008 年有明显增多,而出货量同比 2008 年没有太多的增长(图 3 )。主要呈现以下几点特征:
一、多寡头格局依然保持
离心式冷水机组因其设计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一直是制冷界公认的王冠。因此,一直是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 4 大品牌占据绝对市场地位。 2009 年,传统离心机 4 大品牌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依然占据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约克继续领跑离心机行业,抢得不少大项目,如大火箭、大飞机、大石油、世博会等;特灵价格策略进行调整后,在北部区域的销售有一定的增长;麦克维尔北部区域相对稳定,南部部分区域有所下滑。开利基本保持了 2008 年的发展格调(图 2 )。
二、市场进程明显加快
2009 年离心机产品的市场进程趋势明显加快,国内离心机产品市场销售规模近 30 亿元,同比 2008 年略有增长。主要得益于 2 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经济放缓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我国 4 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这么大的投资必然会惠及投资下游的产业,这对中央空调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其中为以离心机产品需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由于离心机的不可替代性,比较适合大型项目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离心机市场的稳定,在传统冷水机组市场陷入低迷时,离心机在近几年内保持了较为稳步的增长。此外,在中小型机组市场上逐渐丧失竞争力的外资品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大型机组的推广中来。事实上,大型冷水机组尤其是离心机组已经成为国内中央空调行业的最后“堡垒”。综观 2009 年离心机中标及出货工程项目,无不关系到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在核电、机场、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项目占有很大比例。可以预见,在未来 3 ~ 5 年里,离心机产品市场份额还将逐年递增。
三、第二梯队厚积薄发
与传统 4 大品牌相比,“觊觎”离心机市场已久的国产、韩系、日系品牌开始频频发力(我们把传统 4 大外资品牌以外的品牌归为第二梯队)。美的通用从 4 月份起,从纯粹的生产转变为集生产、研发以及销售工作于一体,并在全国召开了 20 多场大机推广会,销售规模再攀高峰,成功中标了广东佛山金茂美达酒店、北京火神庙国际商业中心、惠普(重庆)研发基地等工程;格力 2009 年陆续有离心机项目中标,消灭了不少空白区域,典型项目有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合肥市中心医院等; LS 可谓是 2009 年离心机市场的一匹黑马,成功中标了山东金宇轮胎、山东海力化工、北京现代、辽宁抚顺金融街、苏州 DS 电子、杭州丽水华侨、威海乐天等工程。此外,日立冷机成功签约了中博集团福蒙特信息化物流园区等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前期扎实的市场铺垫,顿汉布什在离心机市场上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收获了上海龙之梦购物中心、沈阳奥体中心等一批定单。
事实上,离心机市场巨大的诱惑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品牌的加盟。 2009 年 7 月,世纪东元年产 500 台离心机规模的生产线在青岛建成,并在岁末成功中标广东一标志性建筑。 2009 年 7 月 1 日,三菱重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取得了三菱重工离心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权。为填补电制冷机组在大冷量领域的空白,烟台荏原与日本荏原密切合作,成功开发了面向国际市场的高效型离心式制冷机,并于 2009 年在中国市场销售。而最新获悉,盾安 2010 年将正式推出半封闭离心式冷水机组。
离心机市场多品牌竞争的格局显现雏形,第二梯队要想打破多寡头竞争局面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离心机品牌的加盟,在精彩纷呈的竞争格局下,品牌战和价格战将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