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3日, 2025第三届轨道交通系统制冷空调技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轨道交通制冷空调分会指导,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同济大学轨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上海市制冷学会、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共同承办,云集了各城市地铁公司主管部门、设计院、科研院所、设备提供商等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引领低碳,智慧运维赋能”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谷轮空调、制热及运输/ 储能业务发展区域销售经理帅强祥在会上分享了运输类制冷机组压缩机发展趋势。
谷轮一直在推广“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除了设备初投资成本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管理、运行电费、后期维护、故障损失等隐性成本,从全生命周期降低成本,提升能效。在碳排放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LCCFP, 从设计端驱动技术创新与绿色化,从选择端引导市场向低碳转型,最终促进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可持续。
1 关键设计保障高效可靠
轨道交通的运行工况多样及多变,可能会出现液态制冷剂、制冷剂迁移、油润滑问题、运动部件出现磨损等。压缩机的运行范围长时间集中在中高负载区,对轴承、马达等部件的安全可靠也是不小的挑战。此外,压缩机安装在与外界接触的接线端,还需要经受雨雪、粉尘侵蚀的考验。
谷轮的双柔性技术可有效保障系统在生命周期内的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通过低油循环率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冷量和能效表现。
2 环保制冷剂保障绿色低碳
就目前制冷剂替代趋势来看,国内的制冷剂切换正逐步朝着低GWP方向发展,并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绿色”也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基调,这就要求制冷空调行业在切换低GWP制冷剂的同时,对采用低GWP制冷剂的压缩机性能及可靠性进行优化,从而兼顾更高的系统能效。
3 技术创新保障智能化
在“绿色智能交通”的主基调下,系统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化也已成为轨交行业考量的重点。谷轮的电子控制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压缩机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能电子模块增强了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实时监控压缩机排气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入精准控制阀件的开度,实现智能控制,帮助客户快速准确地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目前,谷轮运输专用压缩机产品线已覆盖传统铁路、高铁、地铁等多种运输类应用场景,随着持续的研发投入,我们的产品还将不断迭代升级,为客户提供更紧凑、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