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11日,以“AI赋能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第22届全国暖通空调模拟学术年会(2025)在山东建筑大学顺利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CAHVAC)主办,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协办,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绿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年会设置2场大会论坛、4场交流论坛、4场博士生论坛和17个文章分会场,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软件研发及工程应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等320余人参会。
开幕式
△刘吉营教授
△孙德宇副主任委员
开幕式由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刘吉营教授,CAHVAC计算机模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院孙德宇研究员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CAHVAC理事长徐伟,山东建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邱立平教授,CAHVAC副理事长、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山东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委会主任委员于晓明,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IBPSA主席Pieter de Wilde教授,CAHVAC计算机模拟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燕达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徐伟理事长视频致辞
徐伟理事长在致辞中首先向与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方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暖通空调数字模拟技术伴随着改革开放飞速发展,从早期的空调负荷计算、CFD模拟到年会主题所倡导的“AI赋能低碳发展”,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希望同仁以年会为契机,携手共进,推动暖通空调数字模拟技术持续进步。
△邱立平副校长致辞
邱立平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办学60余年,已培育6千余名人才,成为建筑能源应用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创基地。年会的召开为行业搭建了学术交流“智慧桥梁”,凝聚了产学研用“创新引擎”,助力行业低碳智能发展。
△于晓明主任委员致辞
于晓明主任委员指出年会聚焦模拟技术革新与AI赋能路径,为行业发展搭建了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欢迎与会代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促山东以及全国暖通模拟技术创新发展。
△Pieter de Wilde教授视频致辞
Pieter de Wilde教授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建筑模拟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贡献,对大会规模和论文数量表示赞叹,对计算机模拟专委会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认可,并祝愿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燕达主任委员致辞
燕达主任委员在致辞中指出模拟年会自1983年首届举办以来,两年一届始终聚焦行业前沿,形成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本届年会以“AI赋能低碳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模拟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参会规模创历史新高。专委会团队年轻且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愿与各界携手共同推动暖通空调模拟事业繁荣发展。
——部分与会嘉宾——
AI赋能低碳发展
5月10日上午,第一场大会论坛由CAHVAC副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稳龙副总工程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总师刘京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欣副教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彭晋卿教授主持。
△于震主任
△崔萍院长
△陈友明教授
△田喆教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标准部主任于震研究员、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院长崔萍教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陈友明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田喆教授4位专家做大会报告。
△燕达主任委员
△张金乾总经理
△高乃平副院长
△黄公胜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燕达教授、北京绿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张金乾总经理、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高乃平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黄公胜教授4位专家作学术报告。
△徐稳龙副理事长、刘京教授为大会报告专家颁发证书
年会期间,4场交流论坛围绕国内外模拟技术工程应用案例、青年暖通人在模拟技术领域的发展与产学研合作、AI在建筑负荷模型等方面的数据应用及研究、《建筑模拟》期刊发展与学术规范等内容进行交流研讨。4场博士生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平台,24位博士生就建筑多物理场预测、能源系统调度调节、室内热环境优化等暖通空调模拟前沿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17个文章分会场涵盖建筑能源系统与可再生能源模拟,室内外空气流动与环境模拟、建筑能耗评估与需求响应,建筑热、光和声模拟与应用等细分领域,内容丰富多元。
5月11日下午,第二场大会论坛由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陈友明教授、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刘聪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田喆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张会波教授、中国建筑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周辉、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潘嵩教授主持,16位专家分享学术报告。
闭幕式
△崔萍院长致闭幕辞
闭幕式上,崔萍院长致辞称,年会为师生搭建起与行业专家学者深度交流的平台,大会报告紧扣专业前沿,对于拓宽学术视野、深化专业认知具有深远意义。未来将持续与各界加强交流,共促学科繁荣与学术进步。
△燕达主任委员作闭幕总结
燕达主任委员作闭幕总结时表示,本届年会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模拟技术深入交流研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希望以年会为新起点,共同推动模拟技术研究创新,同时诚邀各界同仁两年后再相聚,共绘模拟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