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悉,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专门出台了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目前冷链物流不完善问题。专家认为,总体来看,冷链物流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这个规划意味着什么?有关专业人士解读说,该规划的出台,将促进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的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受到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现象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的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以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观点
政策推动作用重大
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的焦志伦博士说,当前,我国各部委陆续出台了有关扶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策,对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农超对接”模式中,存在着合作社冷链建设难、合作社在对接中处于弱势等问题;从事生鲜农产品的专业物流企业在工商、税收、交通、融资、土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难,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未来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政策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建立促进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多方联动机制。
焦志伦表示,随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商贸物流专项规划》的陆续出台,各省市将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整体规划,明确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任务和重点工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销衔接力度,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
而王俊平教授认为,长远来看,冷链物流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成本负担是消费者与企业短时间内都不能接受的,需要时间慢慢转化并接受。政府在冷链发展上需进行政策引导,鼓励扶持企业主动参与冷链发展建设,同时注意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节能降低冷运设备成本上下足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