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燃气热水器强制性国际正式发布,每次新国标的实施,都伴随着行业的洗牌。不过此次,企业反应大相径庭。许多大品牌燃气热水器企业未雨绸缪,已经做好了应对新国标的准备,并未受到太大的干扰。不过对于国内中小品牌而言,此轮新国标的出台则是又一次对其自身生产水平和售后网络的严苛考验。
燃气热水器新国标正式发布
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5年第15号文《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以下简称“新国标”),编号为GB20665—2015。此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16年6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的热效率值与旧国标相比有所提高。从新国标中可以看到,新国标依旧将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分为三级,1级的热效率值比旧国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为“不能低于98%”;2级热效率值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为不能低于89%”;3级热效率值提高了2个百分点,为“不能低于86%”。
除此以外,新版标准与2006年版相比主要变化还有,各个级别的最低允许能效指标由原来固定的针对额定负荷和部分负荷热效率的单一限值变为只限定这两个热效率值的较大值下限和较小值下限;试验方法中除了要按GB6932《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要求进行外,还增加了按照GB25034 《燃气采暖热水炉》、CJ/T336《冷凝式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CJ/T395《冷凝式燃气暖浴两用炉》的相关要求进行的内容。
一般国家标准修订6年调整一次,将行业新的技术和发展补充进去。公开资料显示,燃气热水器首部能效标准2007年正式实施。
据悉,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把燃气热水器的能效等级分为三级,其中1级能效最高,热效率值不低于96%;2级热效率值不低于88%;3级热效率值不低于84%。
从目前的市场销售情况看,人们在购买热水器产品时对能效等级的关注度非常高。”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副主任蔡莹在日前举办的“中国绿色热水器高峰论坛”上表示,从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数据来看,一级能效销量占比为23%,二级能效销量占比为66.3%,一、二级能效的总体占比接近九成,说明绿色节能产品已经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能效标识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热水器的核心指标之一。目前,全国重点城市卖场中的绝大部分电热水器都已达到一级及以上能效产品,燃气热水器大部分是二级以上的节能产品。而新燃气热水器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我国燃气采暖热水器具产品结构改革,燃气燃烧器具节能减排政策的贯彻执行起到促进作用。
两到三成中小品牌面临退市
虽然此次新国标的推出对于市场份额较大的燃气热水器企业影响不大,但电商专家梁振鹏指出,受到新国标影响严重的是燃气热水器的中小型企业,“未来会有20%~30%的燃气热水器品牌将由于无法达标而退市”。
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热水器市场保持了小幅增长态势,销售量增速为3.03%,销售额增速6.39%,但与2013年相比,增幅开始趋缓。2015年第一季度,增幅趋缓更加明显,销售量同比增长仅1.45%。
蔡莹预计,2015年国内热水器市场依然会保持“新常态”性增长,销售量增幅在5%左右。从整体行业分析,热水器实际产能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异,加之消费需求水平的提升,品牌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品牌集中度将会呈现高位集中态势,中小企业压力逐步加大。而此次新国标的公布和实施,更加快了中小企业的洗牌。
对于目前燃气热水器行业排名前20名企业,新国标只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研发投入,提高行业壁垒。这样,可以迫使各家企业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对行业是有利的。不过,对燃气企业20名以后的企业,由于他们规模小,一方面难以生产出符合新国标的产品,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善覆盖全国的售后和网络体系,新国标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梁振鹏指出,中小燃气品牌的接受能力不高,产品研发能力不高,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值以及等级提高后,会影响到一部分中小燃气热水器生产。“每次能效标准的出台都会淘汰掉一部分技术质量不达标的中小企业,让燃气热水器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