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 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 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 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 739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图1)。
传统经济马力不足 新业态表现抢眼
7.4%,这一增速为1990年以来新低。如果说将2014年中国经济用4个字来归纳的话,那么就可以归结为“喜、乐、忧、盼”。进中提质之“喜”、创业创新之“乐”、困难压力之“忧”和稳中求进之“盼”。
(1)进中提质之“喜”。
喜,即是高兴。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或许,就可以称其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之“喜”。
数据显示,全年GDP同比增长7.4%,其中第四季度增长7.3%。2014年中国克服诸多压力和挑战,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实现7.4%的增速,实现了2014年定下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
尽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传出一些令人欣喜的“好消息”:经济增速下调同时,产业结构初见成效,逐渐从对投资、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中走出来,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GDP为63.6万亿元,若按去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超越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稳居世界第2,约是日本的2倍。这意味着中国还处在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还需保持较高增速才能迈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更需要通过转型创新和全面深化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持续增长。
(2)创业创新之“乐”。
乐,意为快乐。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就业不降反增,更掀起一波创业创新的浪潮。新常态下,中国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消费驱动。此谓创业创新之“乐”。
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93亿人,同比增加1 070万人。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
2014年中国在简政放权、发展新兴行业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正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简政放权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推动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到来。在中关村、张江、东湖等众多科技园区,出现了聚合创业现象,而创业又带动了创新。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创业空间越来越广阔,风投也越来越活跃。新一轮创业浪潮,正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支撑新常态的重要引擎。
2014年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2014年下半年,沪深股市也走出了一波多年未见的上涨大行情。上证指数全年上涨近53%,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一枝独秀”。
(3)困难压力之“忧”。
忧,即担忧、隐忧。2014年,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楼市低迷、地方债务高企、工业产能过剩等,可谓`经济发展的困难压力之“忧”。
相关专家认为,CPI、PPI等价格指标持续下行,实际上反映了内需的低迷,通缩风险将再次考验中国经济承受力。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价格大幅下挫,其对下游各个产业的传导效应或许才刚刚开始,这将进一步加剧通缩的可能。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下降2.2%。2014年底,CPI持续下行进入“1”时代,PPI则连续34个月下跌。
房地产市场同样处于低谷。数据显示,2014年12月,除厦门和郑州外,70个大中城市当中有68个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均同比下降。全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增幅明显回落。去年全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0.5%,较前一年大幅回落9.3个百分点。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表示,201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政府工作艰巨繁重。
(4)稳中求进之“盼”。
盼,意为期待、盼望。中国经济拥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2015年仍然有望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此谓稳中求进之“盼”。
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相互推进,是中国经济2015年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中国商业模式和金 融模式,蕴藏着巨大潜力,将对经济产生巨大推动力。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房地产市场风声鹤唳
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 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比2013年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4 352亿元,增长9.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7%(图2)。
2014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52 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0 662亿元,增长8.5%,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1 433亿元,增长12.8%,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
政策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和房地产市场自身调整的双重影响,2014年,楼市走得很艰难。但是从2014年3月起,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或多或少地提振了楼市。3月4日,两会召开,面对记者有关房价问题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透露了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的政策信号。在这个基本思路的指导下,2014年的中国楼市逐渐进入“新常态”。3月末,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等具体目标。5月,国土部正式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不动产登记工作整合归一,此后各项工作进展迅速。6月,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正式启动;8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到2014年9月底,除北上广深以外,几乎所有曾经限购的城市,都已经取消限购了。限购政策曾经挡住了不少购房者的脚步,但当这个政策取消的时候,却没能重燃大家的购房热情,市场依旧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市场变了,房子的投资价值小了。9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放松了与自住需求密切相关的房贷政策。此次央行新政的主要受益对象为改善型需求,他们恰好是之前被政策抑制的意愿购房人群。10月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地降低公积金门槛,包括取消数项收费,只要连缴6个月就能申请贷款,实行异地互认等,而最重要的是表态支持二次使用公积金。11月2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土地供应方面: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3 383万m2,比上年下降14.0%,降幅比1—11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0 020亿元,增长1.0%,1—11月份为下降0.1%。从2014年土地购置面积增幅走势看,整体基本处于负增长区间。全年土地购置面积跌幅处于一年半以来的较低水平,主要与2013年同期基数大幅上升有关。
与之相反的是,土地成交在量减的价格却出现上涨,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均价3 001元/m2,同比增长17.5%,增幅比2013年回落5.5个百分点。从土地价格看,全年土地价格整体呈现平稳上行态势,价格继续创历史新高。特别是2014年底,政府积极供地,在各项利好政策以及企业补仓需求的推动下,企业拿地也很踊跃,各地总价地王、单价地王也是陆续浮现,意料之外地成就了一个新的“地王年”。
住宅市场方面:201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26 482万m2,比上年增长9.2%,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15 096万m2,增长5.9%。房屋新开工面积179 592万m2,下降10.7%,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4 877万m2,下降14.4%。房屋竣工面积107 459万m2,增长5.9%,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0 868万m2,增长2.7%。
2014年5—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跌幅1.2%,跌幅创近10年最大。面对楼市的低迷,开发商使出各种降价、打折手段,仍然无力挽回楼市衰态。直到9月30日出台新政,央行降息等有利政策因素,直接导致第4季度楼市明显升温。
商业地产市场方面: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 649万m2,比上年下降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1%,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3.4%。全国商品房销售额76 292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21.4%。
与2013年相比,内地城市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合肥、郑州成为热门的商业开发潜力城市,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加快在这些城市布局的步伐,不仅有多个新进驻开发商,原有开发商也表现活跃;一线城市中广州2014年依然吸引大量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同时,一线城市空置率在2014年年末时几近稳定在10%之水平的同时,二线城市在下一波大量新增供应到来之前,其当前空置率低至约8%。
上游产业链市场跌宕起伏
制冷剂方面:2014年可谓是制冷剂行业坎坷发展的一年。2014年3月16日,欧盟召开议会起草立法叫停含氟气体的使用,会议指出氟气体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时论证了第四代制冷剂HFO-1234yf的环保性,将推广新型高端制冷剂。4月1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一种制冷剂产品获得超额政府补贴,拟对该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双反”自此而始。5月国内R22主流报价14 000元/t左右,R134a主流报价19 000元/t,均达到年内最高价。6月,国内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已与14家企业签署了22条生产线改造合同,其中与9家企业签署了12条R290空调改造合同,与3家企业签署了3条R290空调压缩机生产线改造合同,与6家企业签署了7条R410a空调生产线改造合同。9月15日,中国宣布关闭5条HCFC(含氢氯氟烃)生产线,其中有2条R22生产线(鹰鹏化工、浙江东阳化工),合计生产配额3.3万t,与削减的要求十分吻合。这一举动将淘汰逾5.9万tHCFC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能的10%,R22作为重要的HCFC制冷剂,2014年真正进入淘汰期。11月,工商制冷空调生产领域有12家企业完成了HCFCs淘汰改造项目(共改造25条生产线)合同签署或项目建议书的评审工作,批准项目资金约3 600万美元,这些项目完成后可淘汰约7 000 t R22;
铜价方面:2014年铜价整体呈下跌态势,但波动较大。2014年年初在悲观预期下,国内铜价在52 000元/t左右开始震荡下行、3月份超日债违约事件直接造成了铜价的暴跌,随后在国内经济数据企稳、国内收储以及大型铜冶炼商停产检修等系列因素影响下,铜价在2季度出现了明显的持续回升;进入三四季度,随着印尼铜精矿出口事件的解决、前期投产的大型矿山的放量,国内经济下行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铜价出现连续震荡下行,11月底前后更是受到油价暴跌也出现了大幅的下跌,到12月下旬国内铜价在45 500元/t位置维持弱势震荡。国内外铜价整体走势比较一致,伦铜则从年初7 400美元/t左右下跌至年底6 350美元/t左右。
稀土方面:2014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稀土市场的情况,只能用一个“跌”字形容,稀土产品的价格已经跌至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多数产品的价格回落至2010年年底的水平,有部分产品甚至已经低于当时的价格水平。
纵观全年的价格走势,只有在2月份部分产品出现了小幅反弹,主要也是因为春节前部分下游企业有补库计划,刺激采购,价格出现了阶段性反弹,而后就不断下滑。
镧、铈氧化物产品的价格在年初为2.5~2.6万元/t左右,到年底的价格则在1.2~1.3万元/t,下跌幅度超过了50%,受到下游应用领域需求较差的影响,全年成交量都非常少。
“数”说
GDP增长7.4%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 463亿元,同比增长7.4%。1—4季度同比增速依次为7.4%、7.5%、7.3%和7.3%。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迎来“增速下台阶、质量上台阶”的新常态。
CPI上涨2%
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2%,涨幅较2013年回落0.6个百分点,大大低于年度3.5%的预期目标,也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价格指数低位运行反映出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但也为适时推进价格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 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近年来受制造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等影响,“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引擎动力减弱,下一步稳住投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 3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实际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动力中,消费被寄予厚望。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进出口总值增长2.3%
2014年我国进出口额264 335亿元,同比增长2.3%,较7.5%左右的年度目标差距较大,但增速仍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城镇就业人员增加1 070万
2014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39 310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 0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底线。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降反升,简政放权等改革红利的释放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而服务业等吸纳就业渠道的变化也印证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变化。
M2增长12.2%
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但到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增长12.2%,低于年初确定的13%左右的目标。作为标杆性金融指标,M2增速放缓说明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保持了定力,没有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刺激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
2014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167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8.0%。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6.8%和9.2%,增速皆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居民增收难度加大。
前11个月财政收入增8.3%
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29 595亿元,同比增长8.3%。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