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广告

工程隐患致地暖行业面临严峻的信任风险考验

来源: 作者:admin

2010-12-06 20:24:37

近年来,随着地暖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社会认知度的日渐提高,地暖正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原本半遮半掩的地暖工程隐患正在经由媒体的传播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公众的面前,从而使地暖行业面临着严峻的信任风险考验。 ...

  近年来,随着地暖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社会认知度的日渐提高,地暖正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原本半遮半掩的地暖工程隐患正在经由媒体的传播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公众的面前,从而使地暖行业面临着严峻的信任风险考验。
 

  劣质材料惹祸,地暖常被误认为不安全  
 

  地暖系统漏水,家里损失惨重,地暖用户冯先生一怒之下在网上发帖,要把85平方米的房子以一元钱出售……媒体上诸如此类因为地暖分集水器漏水而引发的工程事故让很多人产生了“地暖不安全的联想”。
 

  地暖工程作为一项隐蔽工程,一旦出现恶性质量事故,很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尽管这种恶性质量事故发生频率并不高,但在消费者中造成的影响却极其恶劣。让业内人士感到忧虑的是,一些仅仅因为地暖材料不合格而引发的恶性质量事故经由媒体的传播,总会让消费者产生“地暖不安全”的联想,而要想消除消费者对地暖的这种误解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
 

  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期间,住在沈阳市东陵区一处花园式住宅的冯先生家不幸发生了地暖系统漏水事故,家具、地板、衣物、电器、钢琴和名人字画全部被水浸泡。冯先生估计,因为这一漏水事故,他家的损失多达20万元。由于给冯先生铺装地暖的地暖公司早已人间蒸发,冯先生一气之下在网上发布了“以一元钱出售85平方米房子”的帖子。
 

  如同冯先生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诉说的那样,冯先生发帖的初衷并非真的想把他的房子以1元钱卖掉,而是为了让那些准备铺装地暖系统的消费者引以为戒,避免重演冯先生家的悲剧。冯先生的良苦用心显然发挥了效果,此帖发出后不到半天时间内就有400多名网友纷纷跟帖,其中由此对地暖系统的安全性表示怀疑者不乏其人。在搜房网沈阳市中海国际社区论坛里,一位热心的业主看过他的帖子后,随即以冯先生家的案例警示他的邻居:想知道目前安装地暖系统可能对未来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不妨看一看这个帖子……
 

  认真阅读有关冯先生家地暖事故的报道不难发现,让冯先生遭遇水灾的原因,并非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那样,是因为埋藏在地板下的地暖管漏水,而是安装在地板上面的分集水器漏水所致。但相信很多普通消费者看到冯先生的网帖后,只会留下“地暖漏水”的印象,而不会记住“分集水器漏水”的细节,进而会产生“地暖不安全”的联想。
 

  业内人士大都清楚,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简称“水地暖”)的管道系统一旦漏水,多半会漏在管材与管件的接头处,也就是分集水器处,而埋藏在地面下的地暖管由于很少有接头,因此,只要是合格的地暖管,只要验收的时候没有出现漏水事故,除非在后期装修过程中被人为破坏(比如被钉子钉破),水地暖系统的管道系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漏水的。对此,北京市工程物资协会地面供暖委员会的一组有关水地暖工程故障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印证:在故障率大约0.65%的事故中,大部分问题都出现在分集水器处。因此,为了地暖的声誉,为了地暖行业的健康发展,地暖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理当以严格控制分集水器等地暖产品的质量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地暖系统的安全性能。
 

  设计施工欠合理,地暖的舒适节能优点常遭怀疑
 

  跪求各位专家,看看我家(地暖系统)存在什么问题,以最省事的方法如何提高我家的温度……家居论坛上诸如此类的求助,让很多人对地暖舒适和节能的优点产生了怀疑。
 

  对地暖材料的质量进行把关,进而提高地暖系统的安全性能,其实并非难事,因为毕竟包括分集水器在内的大多地暖材料的生产工艺已经很成熟,只要严格把关,因为地暖材料不合格而引发质量事故的现象就不难避免。但对地暖工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细致的施工并提供周到的售后技术服务,最大程度地体现地暖的舒适性和节能性,难度则大得多。如何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争取舆论的支持,这对地暖人来说任重而道远。
 

  “家里都快冻死了,救命啊!!!”2009年1月,地暖用户王先生在进行了多种尝试仍然无法提升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向网友发出了上述求助。
 

  根据王先生的描述,王先生家的地暖系统是于2008年3月铺设的。2009年供暖季刚开始的几天内,室内温度尚能达到22摄氏度,可是没过几天,室内温度就持续下降,并且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客厅里的温度较高,卧室里的温度很低——还不到15摄氏度。对此,为王先生铺装地暖系统的地暖公司先后以排空地暖管道中的空气、清洗地暖管道中的污垢等方法试图提升王先生家的室内温度,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与王先生的遭遇相比,地暖用户刘先生的遭遇更加令人同情——入住新房两年来,冬天刘先生家里就没有热过。
 

  刘先生在网上发布信息说,他家楼下是地下室,家里5个回路的地暖管都比较畅通。另外,刘先生家的地板厚达12毫米,地板下面铺设了专用的防潮垫。据刘先生透露,为了提高刘先生家的室温,开发商先后把刘先生家里的地暖管换成了口径更粗的地暖管,把分集水器换成不锈钢材质的分集水器。但是,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刘先生家里的进回水温度虽然都挺高,但室内温度仍然升不起来。由于实在难以忍受室内的寒气,刘先生只能在网上发帖:跪求各位专家,看看我家存在什么问题,以最省事的方法提高我家温度!
 

  室内不热或冷热不均都会让地暖用户非常闹心。其实室内温度过高同样会让地暖用户感到闹心。在北方城市的不少小区,尤其是以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为水地暖系统热源的地暖用户,冬天都热得没地方躲,不少家庭都要通过开窗子散热才能适应家里的高温。
 

  显然,地暖的上述供暖效果,非但没有达到享受的目的,而且极大地浪费了能源,而这种供暖效果与大家公认的地暖“节能、舒适”等优点是大相径庭的。如果任由地暖的这些负面影响不断扩大,必将影响人们对地暖的正确认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从设计、施工和售后的角度提高地暖系统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比控制地暖材料的质量以提高地暖系统的安全性更应引起地暖企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