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广告

广州冰蓄冷技术再次面临冷热博弈

来源: 作者:admin

2010-12-06 20:16:51

珠江新城集中供冷站,利用自然光进行地底内部采光,节能环保 为CBD高层楼宇集中供冷,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花园地下就是一个集中供冷站 以上图片来源: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摄 离中秋仅余10天,广州却无丝毫秋意...

\"珠江新城集中供冷站,利用自然光进行地底内部采光,节能环保\"
珠江新城集中供冷站,利用自然光进行地底内部采光,节能环保
 src=\
为CBD高层楼宇集中供冷,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src=\
花园地下就是一个集中供冷站

  以上图片来源: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摄


  离中秋仅余10天,广州却无丝毫秋意。气象专家称,“秋老虎”尚未驾临,城市的热岛效应正在持续加剧,人们对室内供冷的需求依然不减。

 

  读者或许不知道,广州的CBD珠江新城一江两岸的地底,埋藏、盘旋着总长达20公里、直径达1米粗的管道。里面“流动”的不是电,不是气,而是温度仅有2℃的冷水。这个庞大的集中供冷系统,构筑了地下鲜为人知的“冷世界”。

 

  “冷世界”如何运转?集中供冷有何利弊?在业主单位众多的珠江新城推行集中供冷能否推得动?前期投资巨大的项目如何才能不闲置?珠江新城集中供冷正从一个公认的好项目,演变成一场博弈……

 

  揭秘   全国唯一地下花园式冷站   “心脏”在猎德,“动脉静脉”连通珠江新城一批超大型公共建筑,并穿越珠江直抵新电视塔一带

 

  本月5日,广州市市长万庆良视察广州新中轴时,专门前往地下“冷世界”的“心脏”———位于珠江新城猎德路段江边绿化带内的中心冷站调研,羊城晚报记者随行。

 

  一座简单而有点现代感的玻璃钢架小屋,仅二三十平方米,立于江边的绿地花丛中,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端倪。乘坐电梯下到地底,才发现别有洞天。负一层凉飕飕的,是机房、设备监控系统与巨大的冰槽,时值午后,槽中的冰已化成水,冒着丝丝凉气;负二层占地有三四千平方米,是大型设备以及冷水的出入水管端口。

 

  这就是全国唯一建在地下的花园式冷站,建筑面积为5300平方米,采用的是国际上集中供冷普遍采用的“冰蓄冷”技术。

 

  说起集中供热,有过北方生活经历的人不会陌生,而集中供冷则有很多人不熟悉。

 

  冷站所属的广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滕林介绍,冰蓄冷技术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使制冷机运行制冰,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如此实现冷量的生产和使用相分离,最终达到移峰填谷、节省电量的目的。

 

  走近地下冷世界,你会发现它有点像人体的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冷站是“心脏”,通过电力制冷设备,晚上将冷水制冰;一条冷水输送管是“动脉”,源源不断将“心脏”制造出的2℃的冷冻水输往各用户终端,由用户端口的中央空调系统,将冷水化为冷气送达不同空间;另一条像是“静脉”的,则是空调回水管,11℃的水回流至“心脏”,循环制冰,冰化为水……

 

  “心脏”在猎德,“动脉静脉”不仅连通着广州大剧院、海心沙亚运场馆、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新广州图书馆等珠江新城核心区一批超大型公共建筑,还伴随着“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穿越珠江,直抵新电视塔一带。

 

  业内人士介绍,冷站建在珠江边的地下,有几个好处,一是节约土地资源;二是没有景观障碍,CBD一线江景的地方,如果竖着座“类变电站”的建筑,无疑会引发周边居民的不满,如今地表全部复绿,像公园一样,大家都比较满意;一个更重要的好处在于,只要是制冷设备,必有散热系统,而该冷站的散热系统对着珠江,江风一吹便散,它吹出的热风对整个区域影响很小。

 

  初衷   集中供冷能让区域降温2-3℃   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399栋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物,平均建筑密度超过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

 

  2008年7月,珠江新城一期冷站及配套工程开工,这是广州市第二个集中供冷工程(广州大学城集中制冷项目为第一个)。

 

  当其时,从规划、法规、政策配套、环保意识、用户心理等多方面来看,上马集中供冷工程的条件都不算成熟,而广州首个集中供冷项目也因冷气费高昂,引来了不少质疑之声。

 

  不过,力推集中供冷的相关部门还是认为,珠江新城中心商务区乃城市的重中之重。其核心区集中了399栋超高层及高层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平均建筑密度超过了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Midtown)。如果每一栋建筑都独立供冷,会造成电、水、土地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浪费,同时还会带来附加的噪声、振动和羽状水雾等污染,并将因热岛效应而令整个核心区的空气温度上升。而如果整个珠江新城核心区都实现集中供冷,能大大降低该区域的热岛效应,让整个区域降温2-3℃。

 

  主推此项目的广州市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就不无担忧地说,珠江新城某高层建筑,外面看漂亮,上到楼顶一看,全是中央空调冷却塔,喷着热气、发着噪声,“不知给这座城市增加多少热度”。

 

  尽管有争议、有疑虑,这个前期投资超过2亿元、计划覆盖珠江新城核心区的集中供冷项目还是上马了。

 

  业内人士则这样力劝对使用集中供冷有疑虑的客户:用户使用集中供冷冷源所需的设备投资仅是自建空调系统方式的20%左右,一般每1000冷吨的空调负荷可节约制冷主机等设备投资约人民币600万元。以一个空调面积10万平方米的建筑为例,可节省设备投资约人民币2000万元。

 

  “用户常规空调机房一般为地下室,大量的空调机房挤压了原本就昂贵的建筑空间,采用集中供冷所需的机房面积大约为常规空调机房面积的10%。节省下来的机房用地可以转为商业应用,如用作停车位等。以一个空调面积10万平方米的建筑为例,可节省地下机房面积约600平方米,相当于30个车位……”

 

  然而,也有不少写字楼、酒店算的是另一笔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潘云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过:“从投资上看,投资方更关注投资额的多少,而不是能耗的多少。”

 

  很明显,政府希望珠江新城的企业、建筑能站在“环保节能”的角度考虑问题,但企业更多算的是经济账,“环保节能”是要用钱买的。双方并不在一个话语体系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