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能源结构治理雾霾
为改善空气质量,北京今年首次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规定禁燃区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改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并于8月4日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方案(试行)》(简称“方案”),其中界定了粉煤、燃料油、可燃废物等十余种高污染燃料种类,划定的禁燃区包括城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境、远郊区县十个新城建成区、北京市级及以上开发区。
具体而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境2014年底前建成禁燃区;东城区、西城区全境2015年底前建成;石景山区全境2017年底前建成;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全境2020年底前建成禁燃区,2015年底前实现无燃煤锅炉,2017年辖区内开发区和四环路内区域建成禁燃区;远郊区县十个新城建成区,到2017年建成区面积40%的区域建成禁燃区,其中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全部建成禁燃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80%的区域建成禁燃区。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工作人员曾景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污染燃料包括煤、燃料油、生物质燃料等,主要应用在工业及供暖领域。官方数据显示,北京约22%的PM2.5污染来自燃煤,包括居民和工业用煤。
据悉,这是北京首次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此举将倒逼全市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
全国最严厉的禁煤政策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管理处副处长刘炜表示,与其它地区相比,北京对于禁用高污染燃料的规定最为彻底。以燃煤为例,其它省市在禁燃区内保留了燃煤电厂、居民用煤设施,但北京“加码”规定,禁燃区建成后要彻底禁用燃煤,居民取暖、炊事等也不再使用燃煤,将全面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刘炜表示,北京的燃煤消费量在近年呈现连续下降趋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随之也有大幅下降,这说明压减煤等高污染燃料对空气质量改善有重要作用。
“方案”中强化了高污染燃料的禁用要求,将极大地推进现存高污染燃料设施的清洁能源改造,有效调整能源结构,进而加快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
电采暖行业潜力巨大
我国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越来越强调可持续性,尤其是随着“电能替代”、“峰谷电价”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提倡清洁能源的使用,为电采暖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同时,流动人口带来新增住房需求,必将带动电采暖市场持续放量增长,从而拉动整体行业市场扩大,电采暖行业将在建筑供暖领域带来更环保的传统采暖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多年从事暖通行业的工程师李吉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第一,从传统的集中供暖到现在比较流行的电热地膜供暖,暖通行业正在朝着更安全、更健康、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并且,风电、水电、核电、光伏发电等相关领域支持政策的出台,为电采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包括西安、济南、郑州等地区启动的不新建或拆改燃煤锅炉计划等都对电采暖行业有着极大的利好作用。
第三,2013年全国范围内推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整治大气污染责任开始逐步下放到地方政府,北京、兰州、福建等地都开始提出提高燃煤质量指标、禁燃低卡煤的要求。但与此相比,本次方案指向更加明确、变革更加彻底,因此,在天然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电采暖行业会起到更强劲的推动作用,2014年或将成为电采暖行业腾飞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