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日报
抖音

暖通空调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

网罗暖通空调行业最前沿资讯

解锁暖通行业更多精彩,“抖”在这里

广告

张扬我国空调能效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强化

来源: 作者:admin

2010-12-06 20:15:54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扬分析了目前我国空调市场的现状、回顾了空调节能政策的发展,并对提高空调能效的障碍进行分析,在综合空调能效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空调节能的政策建议。...

我国空调能效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强化 

――专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扬


  
   随着我国一系列节能法规的贯彻实施,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的激励作用,我国空调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空调业的竞争因为气候变暖而同时升温,以“节能”、“低碳”为卖点的新概念正成为各大空调制造商营销的新卖点。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扬,张扬向记者分析了目前我国空调市场的现状、回顾了空调节能政策的发展,并对提高空调能效的障碍进行分析,在综合空调能效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空调节能的政策建议。

  
  我国空调节能政策不断完善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的空调节能政策?

   张扬:1995年,我国组织首批能效标准修订和部分家用电器及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制定,包括《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2004年,我国发布3项空调能效国家标准,分别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和冷水机组的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进行了规定。2008年,为配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我国发布46项配套国家标准,其中包括《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08)两项空调标准。2010年6月1日起,实施新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3%左右。同时,新标准将房间空调器产品按照能效比大小划分为三个等级。

   此外,我国还制定并发布了《中国能源效率标识基本样式》。2005年,冰箱、空调两个产品率先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第一批产品目录包括房间空气调节器。

   在政府采购方面,2004年12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要求优先采购实施意见中公布的节能产品,逐步淘汰能耗高产品。2009年7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进行调整,节能清单中的空调机等九类产品列为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

   在财税激励政策方面,2009年3月,“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开展,对空调等4类产品采用直接补贴方式,由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其中规定家电下乡空调产品达到3级能效以上,最高限价:落地式空调4000元,壁挂式空调2500元。2009年6月,《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发布,补贴范围包括空调等5类家电产品,补贴额度不超过家电销售价格的10%,空调产品补贴上限为350元/台。2009年5月,“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启动,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空调等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补贴采取间接补贴方式,对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给予补助,即由生产企业按承诺推广价格减去财政补助后的价格销售高效节能产品给消费者和用户。6月,发布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一批)及推广实施细则,对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房间空调器按制冷量分四档给予补助。2010年6月1日起调整了补助的标准。各企业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以企业补贴的方式对产品给予进一步让利;部分地方政府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制定配套补贴政策。

  
  亟须突破三大障碍

  
   记者:目前阻碍我国空调能效提高的障碍有哪些?

   张扬:首先是技术障碍,根据国内外现有能效标准对比分析,我国空调能效比还有待提高。

   其次是市场障碍,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有限。长期以来,受价格因素影响,高效节能空调普及率较低。国内市场上达到能效标准二级以上的高效节能空调销售份额不足5%。据2008年对7家主要中资房间空调器企业的调查显示,在全国市场上,7家企业节能产品的销售比例仅占4.09%。

   截至2009年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共推广一、二级高效节能空调420万台,是2008年全年销售量的3倍,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从以前的大约5%上升到50%以上。但对于整个空调市场而言,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仍存在很大空间。

   高效节能空调进入农村市场仍需时间。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还远未充分开发。近两年农村市场空调产品需求开始呈现,空调产品购买与使用时间,以3年以内为主,达到了57%以上;使用4年以上的用户只有21%左右。目前农村市场对空调购买需求已接近城市水平,但受购买力、价格、适用性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的高效产品进入农村市场仍需一段时间。

   最后是政策障碍,空调能效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强化。与日本能效标准对比,对于整体式空调,我国所制定的能效比1级和2级空调产品与日本相当,并略有提高,其余级别均低于日本标准。对于制冷量大于4.5KW的房间空调器,新的能效标准2级与日本相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空调器能效水平较低,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空调能效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强化。这对于促进我国空调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空调整体能效水平、推动空调的节能技术进步将发挥重要作用。

   缺乏高效节能空调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政策。(1)缺乏空调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节能空调技术研发的相关支持政策,尤其是前瞻性的未来空调技术方式,例如独立除湿空调技术(包括除湿部分和新型的显热空调技术)、局部空调供冷技术、变频空调技术、蓄冷空调技术、合理的热电冷联供技术、太阳能空调技术、热泵技术、降低空调负荷的相关技术等。(2)缺乏支持节能空调技术设备生产线升级、节能空调技术产业化的相关政策,例如能效比高于交流变频压缩机和定频压缩机的直流变频压缩机生产。(3)缺乏对空调节能技术推广的支持政策,应将更多的空调节能技术纳入《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并鼓励其在商用、民用、工业等各个相关领域得到推广应用。(4)缺乏对空调企业和科研单位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的支持政策,目前我国空调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革新方面的投入较小,应支持空调企业和科研单位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中央研究院等。

  
  要不断强化空调能效标准

  
   记者:您对我国空调提高能效的有哪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张扬:首先,要不断更新强化空调能效标准,不断更新强化强制性最低能效标准,促进空调节能技术进步;鼓励地方出台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能效标准;完善空调系统能耗检验标准和规范。


   其次,加强空调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示范和推广

   一是尽快研究制定《中国空调节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二是支持自主创新的关键空调节能技术的研发、示范及产业化。

   (1)建议的支持对象主要为空调企业、科研单位、空调节能技术设备的开发商及节能服务公司。

   (2)建议重点支持的技术包括:传统空调方式中的关键节能技术,前瞻性的空调技术新方式,例如,独立除湿空调技术(包括除湿部分和新型的显热空调技术)、局部空调供冷技术、变频空调技术、蓄冷空调技术、合理的热电冷联供技术、太阳能空调技术、热泵空调技术、半导体空调制冷技术、自然能源利用空调形式、降低空调负荷的相关技术等。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及优化控制技术,重点围绕有效提高输配系统的能效水平,例如,空调系统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空调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空调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空调能耗的计量监测控制技术等。

   (3)建议的支持方式包括:通过财政补贴支持空调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节能空调技术、鼓励节能空调设备生产线升级、鼓励空调节能技术产业化、鼓励更多空调企业联合科研单位成立空调制冷工程中心;将更多的空调节能技术纳入《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并鼓励其在商用、民用、工业等各个相关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对经过评估认证的节能空调技术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三是加大节能空调产品的推广应用。实施类似于日本“领跑者”计划,采取针对先进节能空调产品的补贴措施,不断更新补贴的技术门槛,拉动技术进步。

   四是加大对空调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对空调节能技术应用的示范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另一方面,按照节能效果,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支持。

   五是探索和完善推动空调节能的市场机制。包括DSM机制、CDM和P-CDM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节能量交易机制等。

   最后,加强空调节能领域的国际合作。

   建议加强空调节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政策经验。特别是建议相关国际机构与我国政府尽快实施类似于“绿色照明工程”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有效推动中国的空调节能工作,为实现中国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积极贡献。

  
  
  背景链接

  
   1995~2008年,我国家庭平均每百户空调器保有量,城镇地区从8.1台增长到100.3台,年均增速为21.4%;农村地区从0.2台增长到9.8台,年均增速为34.9%。各类公共建筑房间空调器数量从1995年的100多万台增长到目前约2000万台。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冷空调设备第一生产国和第二消费国。2003~2008年我国制冷空调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速约30%1,2007年行业总产值超过2900亿元,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整个行业仍保持增长态势,总产值超过3100亿元。同时,空调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家用空调器产量约7500万台,产业规模在全球比重超过75%,出口3198万台,居世界首位,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21%上升到2007年的42.6%。

   制冷压缩机、冷(热)水机组、空气处理机等生产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增强。2002年到2004年,海尔、格力、华凌等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从28.15%上升到36.78%,大金、约克、特灵、麦克维尔等品牌从32.84%下降到29.38%。2005和2006年,国外品牌份额仍在下降。但由于技术水平和品牌效益,国产中央空调海外竞争力仍不如美、日品牌,制冷空调产业总体表现为“大而不强”。全国1000多家制冷空调企业中规模企业仅约100家,虽然产业规模在全球比重超过75%,但只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核心技术上并不具竞争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来源为V客暖通的内容,“原创”或“独家”的信息、数据及图片、报告等均为本网原创,其版权均属V客暖通所有。原创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V客暖通允许,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V客暖通”。具体版权合作事宜,请见V客暖通法律声明页。

2、凡V客暖通注明"转载:其他(非V客暖通)"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3、若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13770777614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V客暖通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V客暖通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