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暖通空调制冷网】连日来,气温突破了零下20摄氏度大关,风雪严寒迅猛来袭,鹤城百姓室内的温度是否能“抵挡”住降温的脚步?全天不分时段都要18摄氏度的“硬杠”是不是都能达到标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供热燃气管理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及企业,了解了一个半月以来我市的供热情况。
一些小区供热质量有改观
有关部门为全面做好今冬的供热工作,保障供热安全,进一步完善供热预警机制,组建了12支应急抢险队伍,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供热故障。根据齐热电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热电联产供热布局,保证热电联产热网辐射区域内的新增供热负荷按期供热。
一些去年供暖不达标的小区,由于供热站更换设备,其供热质量有了改观。在安智小区30#、31#楼,有居民向记者反映,锅炉房在今年夏天更换了新锅炉,今冬供热比去年热乎许多。住户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家的房子是西冷山,温度一直维持在19摄氏度的水平,暖气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这样的温度已经比去年好多了。
老旧管网成供热最大阻碍
记者从12319热线了解到,开栓供热一个半月来,城建热线的供热投诉虽然明显低于往年同期。但一些供热的“老大难”大多是老旧管道,室内的温度始终徘徊在18度以下。为了御寒,这些居民们只能在家里准备电暖气和室内穿的棉衣和棉拖鞋“熬”过一冬。居民多次找到供热单位和维修单位,但收效甚微。记者在有关部门了解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管网老旧,供热单位不敢加压的原因。供热设施老旧仍旧是供热“瓶颈”,近年来,我市的供热企业一直在尝试进行“一户一阀”的分户改造,投入大量资金对严重失修的管网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供热管网老化的现状。
某供热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一些管网年久失修,造成了供热单位不敢加压,标准情况下,从一次网出来的热水应该在6个压,现在只能维持3个压,以防爆管。如果没有压力,水就没有流动的动力。正常情况下40分钟为一个循环,现在2小时水都回不去。
全社会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按照要求,从今年开始,所有供热单位都要设立专门的用户投诉机构,并按照供热规模设立多部公开的供热公司以及各站点的供热投诉服务电话,安排人员全天候值守。针对供热企业的供热质量投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供热市场监管体系,将各级供热管理部门和各供热企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上,并以此作为衡量工作成绩好与差的尺度,采取政府多部门同时参与的组织形式,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的多种监管渠道,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以及现代信息化的科学监控,进一步完善供热市场监管体系,加大供热行业考核评估力度。
记者了解到,通过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与监督,供热质量不达标的企业正在减少,并将逐步被“淘汰”。今年整合散烧分散和弃管的小锅炉房6座,整合供热面积5万平方米,这部分小锅炉房并入了邻近的阳光、中信等较大供热企业,使这部分居民今冬供热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