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20年一挥手,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细数20年来,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的蓬勃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伴随着资本的快速流动,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标准、工艺水平等也给中国暖通行业带来了很多的“不一样”。自进入2015年,并购合作的话题再次引爆行业,先有美的中央空调携手开利、博世,后有天加联合开利,再有开利的母公司联合技术公司将西亚特收入囊中。而在8月底,三菱电机从德龙集团手中收购意大利中央空调制造巨头DeLclima公司74.97%的股份,并购总代价高达6.64亿欧元。可以说,在20年的暖通行业发展过程中,2015年将是并购及合作案例最多的一个年头,而且2015年才刚刚过半,下半程的市场谁也预测不了会不会继续。

市场大环境如此低迷,业内人士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梳理梳理纷乱的思绪。在本期策划中,我们重新整理了暖通行业发展的脉络,重点对业内几个并购事例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也算是对暖通行业并购历史的一种回顾吧!

大金&麦克维尔
不同文化的强力碰撞

2006年5月,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和奥维尔集团正式签署收购协议,大金工业分别向丰隆秘书服务公司和刘万明收购5亿3152万6130股(40%)和6000万股(5.2%)股权。预计全部收购价为2320亿日元,折合约21亿美元。大金工业将以内部现金,以及银行贷款融资上述的收购行动。

众所周知,大金虽然在小型机组上称王称霸,但是在离心机、螺杆机这些大型机组方面却是存在短板。事实上,麦克维尔在公布时的收购原因中也印证了这一点。麦克维尔方面称:此次全面收购是基于以下短期和长期对双方互惠互利的因素进行的。双方在合并之后会产生协力优势,包括关键部件的互相供应、合并采购……[MORE]

英格索兰&特灵
最昂贵的收购

2007年12月18日,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了特灵被英格索兰收购的新闻,顿时消息不胫而走,在业内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最终,英格索兰于2008年6月5日正式完成对特灵的收购。英格索兰有限公司宣布其正式签署收购原美标集团旗下子公司特灵公司的协议,收购价格约为101亿美元,包括交易费用和约1.5亿美元的特灵净负债。

“并购特灵可以让我们能够在供热制冷和气温控制系统和服务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人体舒适度、改善易腐货品的保存并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在新闻发布会上英格索兰相关人员如是说。其实从1990年开始……[MORE]

江森自控&约克
强强联合之经典案例

2005年12月,全球最大的汽车原始设备和电池的制造商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完成了对全球性供暖、通风等设备与服务供应商约克国际公司的收购工作。江森自控按每股普通股56.5美元的价格支付给约克国际的股东,此次收购的总价值约32亿美元。

成立于1885年的江森自控公司主业集中在设施效益、车内体验和动力方案3大领域。在设施效益领域,江森自控涵盖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能源调控及安全管理各方面。约克国际是全球最大的暖通空调和冷冻设备的独立供应商,其生产基地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意大利、西班……[MORE]

丰隆亚洲&欧威尔
资本运作的高手

2012年6月,丰隆亚洲和法国欧威尔空调共同宣布,新加坡丰隆集团旗下的丰隆亚洲正式收购法国欧威尔空调旗下亚洲公司80%的股份,同时还将欧威尔旗下的美国飞达仕空调品牌揽入怀中。新加坡丰隆集团旗下丰隆亚洲与法国欧威尔空调共同宣布,丰隆亚洲已正式从欧威尔以色列母公司ELCO手中收购欧威尔亚洲80%的股份。双方承诺将继续加大在亚太地区的投资,把欧威尔和飞达仕打造成亚洲知名高端空调品牌。

众所周知,欧威尔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法国空调公司,曾在全球拥有6大生产基地、5个产品研发中心以及遍布世界5大洲90多个国家的近200个分销机构,旗下主要……[MORE]

开利&富尔达
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2011年8月,开利公司宣布取得山东富尔达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重要股份,以进一步拓展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的服务能力。众所周知,作为联合技术公司旗下子公司,开利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暖通空调及冷冻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和环境领先致力于提升周围的环境。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富尔达是中国热泵和地热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生产和应用领域的领导者。

“富尔达已经成为中国水地源热泵市场的领导者。通过此次合作,开利将贡献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富尔达实现持续增长,在这个重要的暖通空调细分市场中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可持续产品和服务。” 开利亚洲区……[MORE]

博世&欧锴
借壳上“战场”

2012年5月,博世在山东省完成收购通风空调系统生产商山东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又称“OAK”)。2011 年,欧锴空调的销售额达到将近 1.3 亿元,拥有员工 270 余名,在淄博设有生产基地。而博世集团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是全球500强企业,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

随后,博世以与山东欧锴节能产业园合作为基础,投入2亿欧元,上马直流变频商用空调、水冷多联机、变频多联商用空调等10余个节能环保项目,打造博世在中国首个“中央空调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对于欧锴空调的收购……[MORE]

仔细分析行业内20多年来的收购和合作的事件,会有一个发现,在2005—2014年这10年期间,企业之间的大事件大都是以收购划上完满句号。而这也印证了以“全球跨国并购”为特征的第五次并购的时间,也充分表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全世界。

反观2015年,开利、美的、天加、博世、盾安、扬子等企业之间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且大多属于横向拓宽自身产品线的类型。比如美的与开利合作重在冷水机领域,天加与开利合作重在低温发电领域,博世与美的合作重在多联机领域,双方的合作更加注重借对方的优势进行自身的互补,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在前10年有如此多的并购案例,而2015年出现如此多的合作案例?笔者以为,有四点原因。其一,欧洲、美国、日本经济经历巅峰之后,发展慢慢趋于平静,而近10年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10年,这吸引了大批的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掘金,而且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建厂给予了十分优惠的税收等政策,可观的高利润诱惑着每一个人;其二,近些年来,国产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渐抢占不少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超过外资企业,后来居上;其三,受到宏观大环境的影响,2015年市场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唯有抱团才能取暖,而且可以互相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其四,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暖通空调企业的发展愈加成熟,企业领导者对于未来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布局,收购成本可能要远远高于预期,而且资本市场也受到一定限制。

如今,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慢慢滑入一个稳定且理性的轨道。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央空调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危机感已经蔓延到企业的每一个毛孔。笔者以为,从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来看,只有核心技术才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生命力,资本只是作为一个次重要的辅助条件。

早在2010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格力电器时说:“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就没有脊梁;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就没有灵魂。”一家企业不管它从事什么行业,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并能够始终自主创新,它就有生命力,它就能不断发展壮大;反之,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靠模仿,靠概念忽悠消费者,最终是难逃被市场吐弃的命运。况且,中央空调产品本身带有一定的技术属性,无论时代变迁、经济起落,坚持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应是中央空调企业长久生存下去的归宿。

NO.1: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

NO.2: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

NO.3:取得充足廉价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NO.4: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获取超额利润;

NO.5:为实现公司发展的战略,通过并购取得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经营网络、专业人才等各类资源;

NO.6:通过收购跨入新的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投资风险。